相声名家马季:为曲艺传统呼喊不要让曲艺尾声时代叹息

发布时间:2018-05-02 10:31:48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相声名家马季:为曲艺传统呼喊不要让曲艺尾声时代叹息》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明星人物】栏目,于2018-05-02 10:31:48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相声名家马季:为曲艺传统呼喊不要让曲艺尾声时代叹息
当曲艺遇到电视
“曲艺这近百年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过不去电视这个坎儿。”出生艺术世家的赵连甲,8岁就跟着父亲登台唱鼓书,他从天津的“三不管”撂地摆摊开始,经历了曲艺发展的所有方式。
在赵连甲看来,“电视扩展了表演空间,需要大的起伏,而曲艺以小手势见长,并不适合电视”。赵连甲说,不同的曲艺表演有不同的观众需求,“有些人来听滋味,有些人来听技巧,有些人来听故事,有些人是图大乐的”。
听滋味的人,多爱单弦评弹等。“比如那《日转扶桑》、《子丑寅卯》等,并没有特别的故事,也就是听韵味。”评书则以讲故事见长,但是故事的节奏比起电影电视剧等新事物,慢了许多。说书出身的赵连甲说,评书原来一段至少25分钟,有时候一个故事情节能说上5段。“可是电视的一个评书节目也就15分钟,要把100多分钟的内容给浓缩起来,把戏剧性的东西压缩在一起,才能跟上电视节奏。”田连元这样的说书人能适合电视,是因为他能“掐回头”,把冲突放在了一起。
不同的曲艺形式,对观众要求也不一样。那些单弦评弹听回味,“您若听起来哈哈大笑,那就是出演员洋相了”。而相声讲究抖包袱,尤其是最后一个包袱,“只有最后让观众大乐了,他才会去回想前面的内容,他能够回想起来,就必然会去传播”。而传统剧场里的曲艺演出,“包袱抖多了并不是好事,如果把场子弄乱了,后边的艺人没法说了”。
但是电视的规律显然与传统曲艺相反,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戏剧化的效果,成了如今娱乐形式的主流。马季多次说,电视对传统曲艺是把双刃剑。赵炎说,以前相声讲究“三翻四抖”,现在观众坐不住了,半分钟没有笑料就换台,所以即使精简成“两翻三抖”,也未必留得住人。
在春节晚会刚刚出现时,马季等曲艺人推出了有创新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群口相声《五官争功》等。但是随着相声逐渐小品化,各种夸张表演越来越多,马季就开始有意与电视保持距离。
 
为曲艺传统呼喊
马季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熟悉马季的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在会议上提建议。晚年的马季,眼看相声早已不比往年的繁荣,借着各种场合呼吁政府重视正在衰败的曲艺。比起相声,大鼓、评书、坠子等其他曲艺,则衰败更为迅速。
马季提到,相声前台的热闹和背后的冷清反差很大。戏曲有专门的艺术院校,正规的教材,可相声没有,到现在基本还是传统的口口相传。更缺乏理论和创作方面的研究了。“观众熟悉的那些段子,都是我自己创作的。比如,当年在春节晚会上的《宇宙牌香烟》,十几分钟的段子,要让观众笑声不断,是很难的。我几乎是苦思冥想写出来的,如果要换了专业的创作人员,几乎没有发表的机会,拿不到稿费呀。以前我一星期能收到一抽屉的听众来信,大部分是他们创作的段子,可现在少了,因为人们的兴趣广泛了。”
单田芳也为曲艺的创作担忧,无论是评书还是相声,专业的创作人员太少了。“默默无闻、稿酬低廉,谁甘于搞曲艺创作?”
马季当年的《宇宙牌香烟》,在报纸上发表只拿到了8块钱稿费。中国唱片公司广东分公司出的《吹牛》只给了马季150元的报酬,一半还得分给搭档。他说:“国宝级的大师侯宝林先生,去世时全部家当才8000元啊。”
专业曲艺团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比如北京曲艺团,岁数大的演员渐渐退休了,只有李伟建等一些年轻人还在支撑着。2004年,北京曲艺团和北京歌舞团合并,已经改称北京歌剧舞剧院,并且进行了企业化的管理。
中央广播文工团的团长杨朴说道,传统曲艺原本讲究“点到即止”,再往前冲半步味道就不对了。可是现在电视将曲艺激烈化了,观众的多方面要求,也使“文艺团体承受的需求压力非常大”。杨朴说,中央广播文工团目前提供的演出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各种节庆,演出政治性较强,主题必须符合宣传目的。另一种是各种假日,节目“不能那么重”,要针对老百姓的休闲娱乐。于是“我们又要为国家服务,又要以讽刺、幽默的形式出现,节日要歌颂的,假日要轻松的,又要保持传统,又要新鲜时髦,很多东西加在一起就是矛盾”。
随着真正喜欢曲艺那种民间韵味的人越来越少,那个曲艺时代已经在离我们远去。■
曲艺的由来与发展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说的如小品、相声、评书、评话;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东北大鼓、温州大鼓、胶东大鼓、湖北大鼓等;似说似唱的如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萍乡春锣、四川金钱板等;又说又唱的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恩施扬琴、武乡琴书、安徽琴书、贵州琴书、云南扬琴;又说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转、十不闲莲花落、宁波走书、凤阳花鼓、车灯、商花鼓等。
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宫廷中俳优(专为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到了唐代,讲说市人小说和向俗众宣讲佛经故事的俗讲的出现,大曲和民间曲调的流行,使说话技艺、歌唱技艺兴盛。到宋代,说唱表演有了专门的场所,也有了职业艺人。明清两代及至民国初年,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城市数量猛增,大大促进了说唱艺术的发展。
说唱艺术虽有悠久历史,却一直没有独立的艺术地位,宋代归于“百戏”中;到近代,归于“什样杂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给已经发展成熟的众多说唱艺术一个统一而稳定的名称,统称“曲艺”,并进入剧场。当时我国民间曲艺品种有400个左右。
文章来源:王自健最新相声大全=http://www.datiegun.com/xiangsheng/wangzijia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