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公安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改革方案细则解读

发布时间:2017-01-04 21:07:02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2017年江苏省公安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改革方案细则解读》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7-01-04 21:07:02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2017年江苏省公安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改革方案细则解读。“由于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我国公安协辅警队伍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人数多、名称不统一、待遇低、素质差,流失率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亟待破解。下面大铁棍小编整理的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官网发布的消息为准。

  2017年江苏省公安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实施《意见》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治警、从优待警、以人为本,体现公安特色,倾斜基层一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力争在2008年底基本完成全国公安民警职务序列分类、称谓规范和相关人员职务套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内设机构设置,完善公安民警分类管理制度和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公安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实施范围

  (一)下列单位在编在职、已评授警衔的公安民警列入《意见》实施范围:

  1.各级公安行政机关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

  2.各级公安行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中,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并列入评授人民警察警衔范围的机构;

  3.已完成司法体制改革、纳入公务员法管理的铁路交通、民航、林业公安机构,海关缉私部门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

  4.其他属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建制单位的机构。

  面试,工资,福利,薪水

  上述机构中因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人员,以及尚未完成司法体制改革、未纳入公务员法管理的铁路、交通、民航、林业公安机构人员,暂不列入《意见》实施范围。

  改革方案细则解读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作为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警察将实行分类管理。

  现有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与人民警察承担的职责使命和作出的牺牲奉献不相适应,也与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不相符合。对此,《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根据公务员法和人民警察的性质特点,建立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管理制度。按照职位类别和职务序列,对人民警察实行分类管理。”

  据了解,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原则,遵循干部管理基本制度,健全完善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序列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拓展人民警察职业发展空间,增强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目前,有关部门正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精神,研究制定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序列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改革方案,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报中央批准后,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部分省区市开展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然后在全国公安机关全面推行。

  同时,完善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相关改革政策也正在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警衔津贴、值勤岗位津贴等政策,重点向基层一线、艰苦危险和有毒有害岗位倾斜,健全职业风险保障制度,切实提高人民警察的生活待遇和风险保障水平。

  相关阅读

  2016年1月21日,江苏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江苏公安机关服务群众8项改革措施》。从今年3月1日起,江苏将实行省内机动车新车号牌网上自选、交通违法网上自助罚缴、相关户口登记迁移政策放宽等8项惠民举措。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搭建“微警务”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内容:5月1日前省公安厅、各市公安局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率先建立,7月1日前全省所有县级公安机关全部建立移动互联网警务综合服务平台(简称“微警务”),依托微信公众号和手机等移动上网终端,将可在线办理的户籍、交管、出入境等办事办证项目以及非紧急报警求助、违法犯罪举报、政策咨询、防范宣传、警务公开等模块化、产品化上线,为群众提供便捷、周到、高效的“掌上服务”。

  

  解读:近年来,全省各地公安机关积极顺应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注册开通了一大批公安微信公众号,探索推出了许多通过手机上网实现的便民服务项目,涌现出南京玄武公安分局“玄微警”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服务品牌。为深入贯彻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公共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大群众对警务服务的新期待,省公安厅决定,大力倡导“互联网+警务服务”的理念,按照“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思路,推广“玄微警”等工作经验,加快全面建立“微警务”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周到、高效的“掌上服务”。

  考虑到地区差异,“微警务”建设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今年5月1日前,省公安厅、各市公安局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按照统一的内容规划、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率先完成“微警务”一期建设或升级任务,上线运行一批可在线办理的户籍、交管、出入境等办事办证项目,以及非紧急报警求助、违法犯罪举报、政策咨询、防范宣传、警务公开等服务功能,配套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线下警务工作运行机制,努力做到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办好证、办成事。第二步,7月1日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公安局和城市公安分局全部按照上述要求,完成“微警务”一期建设任务。第三步,持续拓展完善“微警务”平台功能,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办事服务项目,并鼓励各地公安机关创新推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色服务。

  二、放宽户口登记迁移政策

  内容:自3月1日起,简化华侨恢复户口登记手续,已注销户口的江苏籍华侨回到江苏工作、生活的,可由本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国外合法有效居留证件,向原户籍地县级公安机关申请恢复户口,符合现住地落户条件的,可在现住地直接恢复户口。放宽亲属投靠户口迁移范围,父母双亡的未婚子女可以投靠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双亡的成年人,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可以投靠本人;夫妻一方为现役军人的,另一方和未婚子女可以投靠现役军人的父母;夫妻一方为现役军人的,其父母可以投靠另一方;夫妻双方均为现役军人的,双方父母与军人的子女可以相互投靠;在同一省辖市的,岳父母、公婆与女婿、儿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可以相互投靠。以上投靠迁移,被投靠人应有投靠地家庭户口和合法稳定住所,并经被投靠人和合法稳定住所所有权人同意。放宽大学生户口迁移条件,大中专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可办理一次户口从原籍迁入学生集体户,也可申请将户口从学生集体户迁回原籍或迁入本人合法稳定住所,迁入地与原籍地不在同一省辖市的,按市外迁入政策办理。

  解读:一是简化华侨恢复户口登记手续。根据原有规定,华侨回国来江苏定居的,应当先向拟定居地的省辖市(省直管县)政府侨务部门提出申请,经侨务部门核查审批后,领取《华侨回国定居证》,再凭《华侨回国定居证》等有关材料,到定居地公安机关申报户口登记。新政策实施后,对于符合条件的江苏籍华侨,可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国外合法有效居留证件,直接向原户籍地县级公安机关申请恢复户口,符合现住地落户条件的,可向现住地县级公安机关申请直接恢复户口。对于查找不到注销记录的江苏籍华侨,以及非江苏籍华侨回国来江苏定居的,仍按原有规定办理。

  华侨身份依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界定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规定〉的通知》(国侨发〔2009〕5号)予以界定。江苏籍华侨的范围包括:从江苏省注销常住户口后出国定居的华侨;原籍江苏,考入外省(市、区)大中专院校,从学校集体户注销户口后出国定居的华侨。已经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华侨,凭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国外居留认证或者国内公证机构出具的国外居留证明认定;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视为华侨的,凭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5年出入境记录认定。

  华侨申请恢复户口的,可向原籍户口所在地、本人合法稳定住所地、符合投靠条件的直系亲属或单位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1、本人恢复户口书面申请;2、本人有效护照;3、驻外使领馆或国内公证机构出具的认证、公证华侨在国外的居留证明;4、户籍注销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注销证明或能证明原籍户口被注销的户籍档案资料;5、申请在本人合法稳定住所、直系亲属或者单位恢复户口的,还需分别提交合法稳定住所、直系亲属或单位相关证明材料。

  二是放宽亲属投靠户口迁移范围。原政策规定仅允许子女与父母之间相互投靠和投靠配偶。新政策实施后,在保留原亲属投靠户口迁移情形的基础上,放宽了亲属投靠户口迁移范围,增加了特定条件下孙子女(外孙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军人家属和岳父母、公婆与女婿儿媳的投靠情形。

  居民办理投靠迁移的,可向拟迁入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1、本人投靠迁移书面申请;2、投靠双方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3、投靠人与被投靠人之间关系证明,主要包括能够证明亲属关系的居民户口簿、出生医学证明、结婚证、户籍档案资料、亲子鉴定证明、公证部门出具的关系公证书等;4、被投靠人和房屋所有权人同意迁入的书面申明;5、被投靠人合法稳定住所证明;6、属于父母双亡、军人家属投靠情形的,还需要分别提交死亡证明、现役军人身份证明材料。如将户口迁往农村地区,还须符合当地政府制定的落户条件。

  三是放宽大学生户口迁移条件。原政策规定,大中专院校学生入学时可自愿选择将户口迁往学生集体户,但只有在毕业以后,才可以将户口从学校迁出。新政策实施后,大中专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既可以办理户口从原籍迁入学生集体户,也可以申请将户口从学生集体户迁出,但仅限办理一次。在校期间转学、退学、肄业或被开除学籍的,仍按原有政策规定办理。

  大中专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凭录取通知书,可向原籍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申请将户口迁入学校学生集体户。申请将户口从学校学生集体户迁回原籍、本人合法稳定住所或者现家庭所在地的,可向学生集体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1、本人迁移户口书面申请;2、本人居民户口簿(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身份证;3、学生集体户主管部门书面意见书。拟迁入地与原籍地不在同一省辖市的,按市外迁入政策办理;拟迁入地与原籍地在同一省辖市,地址发生变化的,按市内迁入政策办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