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跳水会成为视网膜脱落的杀手 盘点曾因跳水而差点失明运动员(二)

发布时间:2016-08-16 09:29:22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为什么跳水会成为视网膜脱落的杀手 盘点曾因跳水而差点失明运动员(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08-16 09:29:22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入水水面冲击力,对眼睛是最致命的伤害。

  跳水运动员头下脚上入水时, 水面拍击眼睛的冲击力是极大的。以10 米跳台为例, 据有关资料, 从10 米高处自由落体14 秒到水面, 瞬间所受到水冲击力大约是人体体重的10 倍, 50 千克重的人所受的冲击力约为500 千克的力。按头部触水面积100 平方厘米计算, 其压强达每平方厘米5000 克, 每只眼睛触水面积按2 平方厘米计, 所受的冲击力为10 千克。眼球在瞬间受到如此冲击时, 会引起眼内液体剧烈震动, 对周围组织产生很强的牵引力; 在冲击力作用的瞬间, 眼球突然变形, 前后径缩短, 球壁向侧面膨隆, 玻璃体基底部组织因缺少弹性不能随球壁延伸, 因此当它受强力牵拉时最容易引起锯齿缘部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

  水的反复拍击, 易使眼球挫伤, 造成视网膜水肿、变性及出血坏死等。在这种情况下, 不用说成千上万次的入水训练, 甚至眼球震动和眼外肌的运动, 都可发生视网膜裂孔和形成视网膜脱离。运动员每天仅一次训练课, 就会受到水面对眼睛上百次的拍击, 一年就是上万次, 一练就是几年十几年。这样长期大量反复的拍击是造成视网膜脱离的直接原因。

  跳水职业病,无法根治只能缓解

  1、训练时间的减少。

  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曾经说过,中国跳水队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训练条件,中国队员的训练也是最刻苦的。以备战09年罗马世锦赛为例,中国队员平均一天的训练时间为8-9个小时,这还不包括一些队员自己的加练时间。“中国的队员每天都围着跳水在转”,美国队总教练李宏平说,“而在美国,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因为他们要上学,还有很多活动,晚上要去看电影,要会朋友,要有正常的生活,一旦到了正常的假期,他们都是要休息的,不可能让他们去训练。所以训练时间根本保证不了,美国选手最多每天也就训练5个小时。”

  过多的训练时间,意味着更多次的入水次数,换句话说,对视网膜的冲击也更多次。每天多出3-4个小时,而每年训练的天数,中国一般要比美国多出120多天,常年累月下来,这多的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而对于视网膜的损害,正是在这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由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中国跳水队中,视网膜问题的比率,要远大于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了。

  2、动作规范至关重要

  很多人都以为,跳水运动员在入水那一瞬间眼睛是闭着的,实际不然。“为了保证动作的准确性,眼睛必须睁着。”2004年雅典奥运会10米跳台冠军胡佳说。正因为绝大部分的运动员,尤其是中国的跳水运动员,都选择睁眼入水,因此对视网膜的损害显然要比闭着眼要大。“刚开始练习时,很多运动员的姿势不正确或者入水时机控制得不够好,入水时,面部和水面成平行状态,此时,水对眼睛造成的冲击力非常大,引起眼睛里的玻璃体震动,造成视网膜牵拉,最后导致视网膜剥落。” 跳水领队周继红说,“郭晶晶就因为一直坚持睁眼入水,但动作却不规范,在2001年的时候,就被迫做过视网膜收受。”由此可见,在睁眼的情况下,入水姿势是否正确,对眼睛的保护很重要。“如果运动员入水时,水直接拍打到眼睛上,那受损害的程度肯定会很大。所以动作越规范、越到位,受到的损害相对会越小。”周继红说。

  3、设备更新

  跳水带来视网膜方面的职业病,其实早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在训练量等方面无法改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改进跳水馆的硬件设施,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起初,跳水馆着重改进了水池的过滤系统,改善水质,增大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空气中充分曝气,使得水中富含溶解氧。这些溶解氧可以与污染物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由此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根据水质检测,处理后水中的溶解氧保持着饱和状态,始终鲜化、活化。近几年,灌气设备逐渐被应用到跳水馆中来。灌气的原理,是往水池中注气,使水面出现很多小气泡,这就可以在运动员练习新动作时,减弱水压对运动员眼睛的冲击。2011年,在上海的“月亮湾”跳水馆首次使用了灌气设备,现在,国家体育总局跳水馆也增设了灌气设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