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商人广州打拼 港媒称非洲商人纷纷赴广州打拼:追逐梦想和财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7-02-07 11:40:38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港媒称,奥利弗·姆坦布过去常在约翰内斯堡的某个街角卖太阳镜。在做了10年生意后,他的状况相当不错。“我这星期买进了3.5万副墨镜。”他一边说,一边在中国大都市广州南部的一家非洲餐馆享用自己的晚餐:牛肚、一大碗米饭和一瓶健力士黑啤。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月5日报道,姆坦布说:“这才是我第二次来这个城市。第一次来的时候——大约3个月前——我买进了1.2万副太阳镜。它们卖得很好,于是我又来了。”
对于姆坦布来说,从在街头摆摊到买下自己的商店继而建立起覆盖南非大部分地区的销售网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他与中国的联系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我过去是从迪拜的一家批发商那里拿货的。但我意识他的全部商品——真的是每一样东西——都来自中国。我问他:你是阿拉伯人还是中国人?最后,我觉得或许我自己也可以从中国进货。”
2014年7月13日至7月15日,广东省广州,摄影师拍摄广州非洲人聚居区场景
姆坦布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想法的人。广州拥有全亚洲规模最大的非洲人社区。中国官方在信息提供方面不是很愿意帮忙,不过根据中国媒体的估计,任何时候在广州都有多达20万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流动商人。非洲人总是不断地来来往往。
他们活动的中心位于三元里地铁站附近。在这里,整个地区都围绕他们的生意运转。多达8个大型市场里的批发商向来自非洲的顾客出售商品。即将被卖到非洲的货物从店内一直堆到人行道上。这里有尼日利亚餐馆,有几乎全是非洲客人的酒店,以及专门经营广州到尼日利亚、加纳、乍得等地货运的物流公司。
这里曾经是内城贫民区,但这一情况现在已经得到改变。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由贸易者让它变成了一个全球化中枢——在此过程中,发达的中国除了提供一个场所之外并没有发挥其他作用。
姆坦布是他们中的一员。像他这样的商人处在中非联系的前沿,这种联系正在颠覆他们祖国的经济——不管结果是好是坏。
尽管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让南非、尼日利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的顾客受益,但它们也一直在让非洲厂商破产。花费多年时间研究广州非洲人社区的香港大学学者罗伯托·卡斯蒂略说:“你看到南部非洲妇女身上五颜六色的裙子了吗?生产这些纺织品曾是传统非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这些纺织品来自中国。
尽管目前非洲人在广州的存在是新现象,但连接西非和中国的贸易线路则是有历史渊源的。流动商人在尼日利亚及其邻国的传统经济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成为当地与中部非洲以及中东商人之间的桥梁,后者则从相反的方向渗透非洲大陆,与中国保持着长期的联系。
卡斯蒂略说:“早在1000多年前,广州就有阿拉伯人的长期存在。毛泽东时代是个例外,当时大多数外国人不得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