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400多万斤白萝卜滞销引市民关注,众人帮忙卖萝卜一天买5万斤》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7-01-24 10:58:30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往年3角到4角一斤,今年只能卖2角一斤,成本都要4角。”刘强表示,除去土地承包费、种子费、打包费等费用,已经是亏本卖了,如果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它烂在地里,损失更惨。如下是大铁棍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400多万斤萝卜滞销 众人发动亲友一天买5万斤
万斤萝卜滞销,众人帮忙卖萝卜解菜农燃眉之急。几经转发,一条名为《400多万斤白萝卜滞销》的信息,从德阳转到了成都市民周女士的朋友圈里,晚上12点点开这条信息,她顺手转发给了小区外的餐厅老板。
第二天,正在为萝卜滞销犯愁的德阳菜农刘强就接到了电话,对方要买4万斤萝卜。
半夜浏览朋友圈 德阳萝卜滞销引起成都市民关注
晚上12点,周女士都喜欢打开朋友圈浏览一遍。1月20日这天晚上,家住成都青羊区蜀风兰苑小区的周女士从同学那看到了一条名为《400多万斤白萝卜滞销》的信息。
这条信息由当地的微信公众号发出,里面提到,“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500亩的萝卜基地今年也获得了大丰收,产量突破700万斤”。在照片上可以看到,一片萝卜地上,菜农头戴斗笠,拿着麻袋装萝卜,不过,洗净后的萝卜,销路却成了问题。
几十公里外,承包萝卜基地的刘强,对于萝卜丰收却高兴不起来,即使价格低到了每斤2角钱,萝卜却一点都卖不动。
周女士赶紧把这条信息转发给了小区外搞餐饮的老板颜凤辉。“他们的厨房专门做素食,老板平时也是个热心肠。” 周女士告诉记者。
结果,第二天,颜凤辉就给刘强打了电话,定下了4万斤萝卜。
发动亲朋好友群力量 不到一天就卖了5万斤萝卜
“当天我就把德阳萝卜滞销的信息发到了群里。”颜凤辉打开手机,里面两个微信群,人数分别有133人和107人,里面还有5名搞餐饮企业的同行。看到信息后,大家积极响应,开始众筹买萝卜。
“我们以前也是在农村长大的,种过庄稼。”颜凤辉表示,至今都能够体会那种庄稼熟了卖不出去的心情,而且大冬天,还要将萝卜从地里拔出来,放到水里洗干净、打包销售。
“我们买了500斤,反正店里平时也要用,两角一斤,本来也算便宜。”在颜凤辉隔壁,一家做牛肉餐饮的店也让她帮忙“代购”萝卜。就这样靠着四面八方的力量汇聚,不到一天时间,5万斤萝卜就有了着落。
买了萝卜做爱心分发 大部分都送给了环卫工人
1月22日,颜凤辉的餐厅门外搭起了一张小桌,下面码放着一摞萝卜,“什邡萝卜丰收了,但400多万斤滞销……”,颜凤辉在旁边特意写了个说明,并将这些萝卜免费发给金沙一带的环卫工人,有进店吃饭的市民出来,则会主动递过钱,拿几块萝卜。
李大姐是附近一名环卫工人,从朋友那听说大家都在领萝卜,她也过来领了5块走。“我是今天上午才听说的。”据她介绍,附近共有两百多个环卫工人,大家都可以到这里免费领取。
“周边楼盘的保洁阿姨也都发放了一些,新年了,多少算个新年心意嘛。” 颜凤辉说,他们还联系了社区,将萝卜作为礼物,慰问了一些困难群众。“而群里花钱买萝卜的,大多数都没有拿走萝卜,而是希望将这些萝卜分发给大家”。当天中午,他们已经送出了3万斤萝卜。
众人帮忙卖萝卜 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养过猪、种过白菜,刘强最后选择了种萝卜,“我想到去年萝卜便宜,今年价格肯定会反弹。”刘强说,原本只有100亩,今年他扩大了规模,种了500亩,结果因为冬季气温偏高,菜农们都扩大了种植规模,萝卜一下就没了销路。
“往年3角到4角一斤,今年只能卖2角一斤,成本都要4角。”刘强表示,除去土地承包费、种子费、打包费等费用,已经是亏本卖了,如果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它烂在地里,损失更惨。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他的信息在网上扩散开来,不少好心人看到信息后,都主动联系了他,要买他的萝卜。“光是成都就已经去了三趟了。”据他介绍,颜凤辉不仅发动了成都的关系,甚至还找到了峨眉山等地的朋友,并且已经开始联系他家萝卜,目前滞销的萝卜还有300多万斤,“可别看现在卖的这些萝卜只有几万斤,而且价格还是2毛,但能够卖回个两三万块钱算是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了,实在是非常非常感谢热情好心的成都朋友们”。
延伸阅读
河南农村"万人社区"遭烂尾尴尬 涉违规占地复耕难
1月5日,许昌县陈曹乡柏杨村社区,一部分还没有建设完成,“烂尾”至今。新京报记者 逯仲胜 摄2017年1月8日下午,久霾不散的河南许昌县陈曹乡双楼张村终于等来了新年的第一个晴天,村民张大爷决定到村子旁边的新社区里散会儿步。
新社区和老村子仅隔了一小片麦子地,看上去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老村里房子破旧、大小不一,车过之处尘土飞扬,村民们来来往往。新社区里31栋新建的4层楼房整齐地排列,绿化草坪、路灯、监控探头一应俱全,然而,没有一户村民入住。
每次走在新社区空旷而崭新的水泥马路上,张大爷心里都忍不住叹息,这么大的社区荒了3年,可惜了村子里180亩种粮食的耕地。
2012年开始,陈曹乡一共占用近1000亩耕地,建设了4个新型农村社区,统一规划建设居民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号称要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2012年末,河南省官方宣传称,全省建成及在建的新型农村社区共3250个。因规模普遍巨大,民间俗称为“万人村”。
去年年末,新华社又公布了一串数字:至今河南省有1366个新型农村社区停建,直接损失600多亿元。
在陈曹乡,双楼张村是唯一完工的社区,其余三个均因资金问题不同程度烂尾。
2016年12月2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其中特别提到:“针对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遗留问题不力的问题,出台关于新型农村社区遗留问题的整改实施方案……各地积极采取抓完善入住、抓转型建设、抓调整瘦身、抓退出转化等方式,分类解决社区遗留问题。”
荒芜的社区
4年前,河南许昌县陈曹乡政府干部在大会上告诉村民,双楼张村的新型农村社区计划整合周边的6个行政村,安置2930户11479口人。
村民将住进新楼房,统一用上暖气、天然气,喝上自来水,社区里建有垃圾站、小学、幼儿园、卫生所等城市社区标配。
那时,最吸引村民张喜全的一条是,每位村民都能免费分到30平米的房子,“如果家里有6口人,就能分到180平米的房子,这样就够住了。”
然而,等到2013年4月社区1期工程基本建成时,政府的说法变了。
新房需要村民掏钱买,每平方米1000元。村民原有房屋按每平方米420元的价格补偿,即2平方米的旧房还换不来1平方米的新房。张喜全算下来,加上装修,还得掏近10万元,不划算。
他自己的房是两层水泥房,还有独门小院。他的想法代表了多数村民:自家房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掏钱买政府盖的楼?
距离双楼张村东边6公里,岗黄村村头的岗黄社区只建了20多座3层的钢筋水泥架,因投资商资金链断裂,从2013年起就荒在了地里,周围杂草丛生。
这个烂尾社区占用岗黄村180亩耕地。有的村民不忍土地白白被烂尾社区浪费,在楼房的周边、间隙开垦土地种回小麦。
新京报记者还探访了开封市尉氏县。张氏镇的郭家社区,原规划面积622亩,可安置3600余人。如今,两层的联排别墅里入住率不足半成,社区东边4栋商铺空空如也。
门楼任乡的门楼任社区,4层楼房没有一户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