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药送礼品,门诊开药满500元可得礼品

发布时间:2016-12-28 09:26:44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医院买药送礼品,门诊开药满500元可得礼品》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12-28 09:26:4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医院买药送礼品,门诊开药满500元可得礼品,这样都行?一起来看看。

  近日,有市民反映,北京玉林中医院针对老人推出“促销活动”,到门诊开药满500元即可获得礼品。有市民质疑,退休老年人医保报销比例较高,医院在年底医保起付线“清零”前做活动,有加剧老年人“突击买药”嫌疑,造成医药资源浪费。

  昨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上述医院有很多老年患者排长队买药。医院则回应称,是针对困难老年人的补助。

  我国有明文规定,药品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方式。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套取医保资金会有相应处罚。


  事件

  买药满500送鸡蛋面粉

  68岁的张先(化名)患有高血压。朋友介绍,到北京市玉林中医院参加中医讲座,每次可以领8枚鸡蛋。如果开药,奖品更为丰厚,开药超过500元,就可领取一个含有60枚鸡蛋的礼盒、一袋净重5千克的面粉。

  在朋友陪同下,12月20日13点半,张先来医院参加了讲座,内容是医生讲解一些中医养生技巧。会后,他和朋友分别领到了8枚鸡蛋的奖品券。

  接下来,张先前往门诊,经一位马姓医生诊断后,开了1246.17元的中药。经医保报销,他本人只支付了190.07元。

  由于开药金额超过了500元,根据医院活动,张先应获得一箱鸡蛋和一袋面粉。不过,在朋友斡旋下,他拿到了两箱鸡蛋,“朋友说我超过了1000元,就从医院多拿了一张券。”

  “收获”了价值1200多元的药,还有两箱零8枚鸡蛋,外加一袋面粉,但张先不太高兴。

  他介绍,自己医保报销比例达85%,每年门诊报销限额2万元,年底医保报销起付线“清零”。到玉林中医院看病时,报销限额还剩5000多元。“医院这项活动像年底促销,客观上致使老年患者用剩下的医保资金突击买药。个人和医院都得了实惠,但对于医保资金来说是一种浪费。”

  现场

  老年患者排长队买药

  27日上午,新京报记者来到北京玉林中医院。大厅工作人员告知,养生讲座在4楼,早上9点半开始的讲座正在进行中。

  在4楼尽头一间办公室前,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告知,第一场讲座已经开始,下午1点半和3点还各有一场。“只要听讲座就有礼品拿,看门诊也能拿礼品”。工作人员表示。

  一楼取药窗口前,早已排上了长队,队伍里的多是老年患者。拿药完毕,三五位老年患者在一位中年男子指引下走出大厅,来到医院门口的一辆电动三轮车前。紧接着,中年男子打开三轮车后车厢,取出礼品,几位老年患者排着队领取后离开医院。

  在门诊大厅,一位老年女性患者说,自己起初在朋友介绍下来参加讲座,听完能拿鸡蛋,看病开药拿礼品更多。她今年70多岁,报销比例达90%,开了700多元中药,自己只需支付70多元。“如果是经常来拿药,可以建议医生把药开得‘匀和’一点,每次超过500元就行,这样每次来都能拿礼品”。

  如果不到500元呢?另一位老年女性患者透露,领取的礼品会相对减少,她几天前拿了300元的药,就只能领到16枚鸡蛋。

  此外,有老年患者透露,老年人大多会有各种毛病来医院看病。不过,如果只是看门诊,每年医保报销2万元的封顶限额还是用不完,“本年度剩余的也不累计,今年没剩几天了,不用也是浪费”。

  回应

  医院称补助困难老人

  针对市民质疑,玉林中医院一位吴姓院长及负责后勤的张姓主任均否认了促销一说,并称这一活动只针对家庭困难老人。吴院长告诉新京报记者,医院属于民营医院,于去年11月成为医保定点医院。

  张姓主任出示的一张礼品券上标明,领取礼品的老人只限于60岁以上的家庭困难老人。其表示,礼品并不是用于药品促销,是针对家庭困难老人的补助,带有一定公益性。

  “在此前诊疗中,有患者提出可以对家庭困难的患者进行一定补助。”张姓主任介绍,医院研究后,考虑到老年患者虽然报销比例较高,但还需要自费一小部分,就以礼品的方式对家庭困难患者进行补助。

  如何鉴定是否家庭困难?张主任表示,医院无法像民政局那样进行严格审核,也不排除有人会为了多领礼品来开药,“开药也需要自费一部分,不可能有人单纯为了领礼品来买药。即便有,应该也只是少数。”

  至于市民质疑的年底推出此项活动有促使患者突击买药之嫌,吴院长表示两者间没有直接联系。但他表示,活动是最近几天才开始进行的,到元旦后结束。

  ■ 追问

  医院“买药送礼品”是否违规?

  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处方药、非处方药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等销售方式,暂不允许采用网上销售方式和开架自选的方式进行销售。

  “医疗保险的基本精神是风险共担,即共同缴纳医疗保险后统筹安排。比如一万个人交医保,其中一千个人生病。这一万个人交的钱共同承担这部分风险。”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左学金说,此事件中医院变相促进突击买药的行为,也明显有违医保的基本精神。

  至于医院所称“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活动”,左学金表示,医保资金是具有固定用途的,只能用于医疗,公益活动不能涉及医保资金,医院所称公益性根本无法体现。

  左学金认为,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医院补偿机制出了问题,医院卖的药越多,收入就越多,这是接下来医疗改革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

  ■ 追访

  频繁购药或致医保账户被停

  新京报记者致电北京市人社局政策咨询热线。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市针对老年退休人员的医保政策为,门诊1300元起付,60岁以上门诊报销比例为85%,70岁以上90%,每年限额2万元。如果本年度内没有用完,剩余部分不再累计,在第二年重新计算。

  对于套取医保资金则会有相关处罚。如果经调查发现某一账户在一段时期内购药太过频繁,医保管理部门会对此账户进行调查,一经查实后会做相关处理,严重的话会停掉此账户的医保服务。

  左学金则表示,从风险共担的角度来看,最好不要限额,要么在限额之上外加其他报销政策。此外,并不是说限额多少就必须使用多少,限额规定的金额不能理解为个人账户中有这么多钱,不用完就是浪费。

  另据媒体报道,药品对保质期、储藏方式都有特殊要求,如果误服保管不当而失效的药品会产生不良效果。提醒市民不要为贪小利而大量购药,以免造成超剂量、超疗程用药等安全问题。

  相关阅读

  去药店买药和医院的开药有什么不一样?告诉你7个注意事项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对于我们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平时对两者的区别可能关注的不多,但是小编还是要帮助大家弄明白它们,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什么是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不需要凭借医生处方就可以自己购买的药品就是非处方药,这样的药品一般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和观察,证明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主要用于病情较轻且诊断明确的疾病如感冒、咳嗽、便秘等。

  而处方药是指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以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如治疗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的药物。简单说就是老百姓不可以自行到药店购买,而必须要看医生,得让医生诊断疾病,最后开具处方,才能购买的药品。

  如何辨别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非处方药(OTC)的英文全称是 over the counter,翻译过来就是可以在柜台上购买的药品。

  所有的非处方药的包装盒的右上角都有 OTC 标识。而 OTC 又可以分为甲类 OTC 和乙类 OTC。甲类 OTC 药品是红底 OTC 标识,乙类 OTC 药品是绿底 OTC 标识。

  颜色的不同也是告诉我们绿色比红色更加安全,如乙类 OTC 药品复合维生素片,不仅医院药房、社会药店、甚至超市百货里都能够买得到。

  处方药是没有 OTC 标识的。

  另外强调一点,没有 OTC 标识不一定就一定是处方药,因为保健品也没有 OTC 标识,保健品有属于它的标志和批准文号。保健品标识为专用的天蓝色专用标志,采用的批准文号是「食健字」。

  购买和服用非处方药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要有正确的购药意识:非处方药有利,但也有风险,因为所有的药品在发挥正面疗效的同时,也会发挥我们不需要的药理效应如药品不良反应。

  准确判断自我病情:非处方药一般限于小伤小病,而不是急病重病。这就需要我们老百姓平时要注意积攒健康知识和用药经验,对自身病情的轻重缓急有初步判断,才有利于选对药。

  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用药:不超剂量或也不擅自减药;儿童要在成人监护下用药;对于特殊人群要注意有无禁忌,有无剂量限制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不擅自改变用药途径:外用栓剂不能口服,口服剂型不要捣碎了外敷等。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联合使用或同时服用一种以上的非处方药之前,仔细核对药物成分或咨询医生或药师,防止同时服用具有相同药理活性成分的两种药品,防止重复用药而产生毒副作用。

  注意观察病情发展:用药后须仔细体会或观察病情有无减轻或加重,是否出现说明书描述的不良反应症状,或出现其他新的症状,如不能自行判断应咨询医生或药师,或及时就诊。

  看不懂药品说明书?这四处一定要会看。

  如何在家中正确储存药物?

  一般情况下,只需要盖好包装盒储存在阴凉干燥处即可。但有些非处方药还有其他要求如冷藏、遮光等。

  建议大家按说明书中【贮藏】项的规定进行贮藏。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避免放在儿童能接触到的地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