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省就业率好的专业,河北省就业率排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12-26 19:48:42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2016年河北省就业率好的专业,河北省就业率排行。哪些行业最缺人,找啥工作最容易?如下是大铁棍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2016年河北省就业率好的专业
一、新型新闻媒体专业
该专业将传统新闻课程与数字媒体设计和管理结合起来。有些学校更注重电脑技术和网页设计。另一些学校则更强调传播整合和数码技术。
二、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专业兼顾生物学和工程学,旨在解决农业、食品科学、和医学方面的实用问题,是一项交叉学科。不过,近来本科学位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高,像德拉瓦州立大学。
另外,与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生物信息和生物医学工程,前景也不错。
三、有机农业
为了适应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量增加,很多大公司开始雇用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四、国土安全专业
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土安全部为这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相当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并在国土安全防御中心提供一个18个月、授予学位的培训课程。85%的国土安全专业毕业生都来自社区学院。
河北省就业率排行
五、网络商业和网络市场专业
此专业着眼于通过网络进行的商业交易,往往与客户沟通、雇员管理、商业伙伴沟通有关,一般是在商学院提供的研究生水平课程,这个专业学生需求量的增长将大大高于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水平。
六、电脑游戏设计
这个10年前还闻所未闻的专业,现在已经在全美150多所高校扎下了根。
七、法律财会专业
法律财会专业成为会计领域里增长最快的专业,课程包括金钱侦探(负责调查公司与法律相关的财务漏洞),除了基本会计学技能之外,此专业还要求学生具有更广泛的商业知识。
八、人机互动专业
HCI一般是计算机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但有些学校,像新泽西理工学院已经开始开设本科课程。
九、超微工程专业
在国家超微工程启动会的支持下,越来越引人注目。大多数学校提供的是研究生水平的课程,少数学校如路易斯安娜州大,开设超微系统工程的本科专业。
十、社会与环境专业
此专业关注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在不同学校里侧重稍有不同。学生一般是主修社会科学理论中的环境问题,大多数学校都是硕士生水平的课程,也有加大伯克利分校开始开办本科课程。
相关阅读
毕业生签约率同比普遍下降,23%用人单位缩减2013年招聘计划
“就业压力非常大,会计专业工作很难找。”河北科技学院应届毕业生宋如建说,他参加了10多场次招聘会,但时至今日,工作仍未有着落。
面对紧张的就业形势,不仅大学毕业生忧心,各高校也感到压力很大。
“截至目前,毕业生签约率不足50%,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据我省一所综合性大学负责人介绍,今年学校有1.2万名毕业生,截至4月中旬,只有4000多人签订就业协议。以往就业情况较好的华北电力大学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虽有71.3%,但与往年同期相比也出现下降。
河北省人才市场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23%的用人单位对2013年招聘计划进行了缩减,67%的单位与去年基本持平,而只有10%的单位有所增长。“个别行业招工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据省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刘剑英介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某些岗位需求有所缩减,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
张义珍说,“十二五”期间全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仍处于高峰期,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约有100万人,经济增长新增的城镇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仅能提供85万人左右就业,缺口在15万人左右。每年的新增就业岗位尚不能完全满足新增就业人群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增速趋缓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减少了用人需求,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
“就业难”遭遇“选才难”,供求错位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
“招聘双方信息不匹配,很多时候是你看上了企业,但企业看不上你,真正双方都满意的很少。”在省会一大型招聘会上,河北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的陈晓妹一脸迷茫地说,她转了两圈,没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岗位。
就在高校毕业生为“就业难”苦恼的时候,企业也陷入“选才难”境地。在一个招聘会上,河北新易水电设备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说,希望招一些有工作经验,能直接上手做事的人,但最后却没有合适的人。“公司每年招七八十名毕业生,但没有一个上来就能用的,至少要经过半年多实践和培训。”河北诚信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多数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些用人单位负责人表示,不是企业不愿招大学生,而是企业急缺的技术工种,许多大学生干不了。专家指出,“就业难”不是单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记者调查后发现,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极端情况下还出现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现象。
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赵爱平指出,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难题,在区域分布上,大量毕业生集中在大中城市竞争数量和增量有限的就业岗位,县以下的基层人才匮乏却又难以吸引毕业生,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在培养与需求对接上,一方面有些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造成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一些人才却得不到充分满足,先进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在单位用人上,有些企事业单位存在“超前消费”现象,一味追求重点大学、高学历毕业生,苛求工作经验,既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又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毕业生新型就业观念尚未形成,求职准备不足,职业规划模糊
记者调查发现,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常常抱怨自己在大学期间实践不够,没有掌握真正的技能,除了热情和激情,不具备任何竞争力。而招聘单位一句“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就否定了许多人寒窗苦读的努力。“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看,新型就业观念尚未形成。”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陈晓坡说,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薪酬要求较高,不少人认为只有到大中城市,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才算是就业,才算是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专家表示,近年来,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受到热捧,而毕业生普遍忽略那些迅速崛起的新型民企,而这些企业在成长期,急需一批有知识并掌握信息化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充实企业。
陈晓坡认为,高校毕业生综合素养要达到社会的需求,这才是求职制胜的关键。他指出,高校毕业生应该摆正心态,着重提高自身的职场预备力,增强对自身兴趣特长的了解力、对求职行业的认知力、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力等,“对大学生个体而言,就业观念的转变与自身技能的提升,才是迈进就业门槛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