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惠州公安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改革方案细则解读

发布时间:2017-01-11 19:11:23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2017年惠州公安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改革方案细则解读》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7-01-11 19:11:23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2017年惠州公安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改革方案细则解读。“由于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我国公安协辅警队伍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人数多、名称不统一、待遇低、素质差,流失率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亟待破解。下面大铁棍小编整理的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官网发布的消息为准。

  2017年惠州公安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粤府办〔2015〕53号)精神,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总目标,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以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为方向,以发展互联网与产业融合新形态为重点,以建立安全、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为支撑,充分激发网络创业创新活力,积极创新网络服务民生模式,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新动力。

  1.2017年目标。全市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快渗透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互联网应用逐步普及,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网络创业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互联网+”新业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500亿元,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培育创新型互联网中小企业超过50家。

  --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基本普及。全市网络购物普及率达到68%。县级以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达85%,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达75%,市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率达到80%,市、县(区)之间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率达50%。

  --网络创业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建成互联网创新孵化基地1个,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力显著提升。

  2.2020年目标。全市经济社会互联网应用成效显著,我市成为互联网经济发展重要基地、网络民生应用服务示范区、网络创业创新集聚地,成为我省打造国际互联网信息汇聚枢纽的重点区域。

  --全市互联网新业态集聚发展。形成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1个,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互联网骨干企业1家。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3000亿元,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

  --互联网创新创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互联网创新孵化基地2个,培育创新型互联网中小企业超过200家。

  --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全面普及。县级以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0%,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80%,市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率达90%,市、县(区)之间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率达60%。

  二、重点行动

  (一)互联网+先进制造。

  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实现惠州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方向转变。到2017年底前,创建智能化示范工厂5家, 智能示范车间10个,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达7家。2020年底前,创建智能化示范工厂15家,智能示范车间20个,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达15家,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入应用。

  1. 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建成企业与用户需求数据无缝对接的智能化制造体系,在数据实时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智能生产,推广应用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以及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建立和普及用户广泛参与的协同设计模式,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细分行业提供云制造服务。大力推广CNC (数控)、柔性制造等先进过程控制技术(APC),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2.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服务创新。

  加强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究等实验室建设,打造“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推动汽车配件、家电等产品智能化改造,发展具有智能感知、远程诊断、实时监控、在线处置等功能的网络化产品。在汽车、石化、家电、电子信息等行业,开展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新一代商业智能应用试点,挖掘利用产品、运营和价值链等大数据,实现精准决策、管理与服务。打造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大亚湾开发区等网络化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培育发展配套产业基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3. 推动软件在制造业的应用。

  以嵌入式软件为切入点,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推进移动通信、视听设备、数字电视、网络设备、工业控制、数控装备、纺织机械、仪器仪表、智能交通、视频监控、汽车电子、医疗电子、信息家电及其他传统产品与嵌入式应用软件的结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卫生和计生局负责)

  (二)互联网+创业创新。

  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2020年底前,培育重大互联网创新示范项目1个,建成大数据产业基地1个,互联网创业创新支撑体系基本健全。

  1. 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

  打造“创业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互联网创新全孵化链条。创新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本参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经营的模式,鼓励混合所有制和民营互联网企业孵化器发展。(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2. 积极发展众创空间。

  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着力建设具有影响力的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新型业态。充分利用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等现有条件,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发挥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惠州)产业园“六区联动、政策叠加”的优势,支持仲恺高新区实施“恺炬创新行动”,把仲恺高新区建设成为国际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示范区、广东新兴创新创业实践区和全市自主创新引领区。(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3. 推进“互联网+特色小镇”创新发展。

  加快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融合,推动我市互联网经济集聚发展,开展“互联网+小镇”(产业型)和 “互联网+小镇”(应用型)的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广东省首批“互联网+小镇”-惠城区桥东街道“互联网+商创”小镇创建工作,推动小镇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产业聚合发展,把桥东街道“互联网+商创”小镇打造成为惠州的特色和名片。培养一批在经济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专业镇。实施专业镇培育工程,实行“一镇一策”,制定产业技术升级路线图,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工艺、材料、装备等关键技术。力争到2020年,全市专业镇GDP总量突破1600亿元。(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4. 推动大数据创业创新。

  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催生一批创新型大数据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公众挖掘利用政府和社会的开放数据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开发互联网创新产品。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设备、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大数据分析,建设智能车间。围绕经济发展、百姓民生、社会治理对大数据应用创新的需求,做好大数据示范应用项目动态管理和服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商务局负责)

  (三)互联网+现代商务。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资源要素配置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传统电子商务交易深度融合,提升传统电子商务的创新力和集聚力。到2017年底前,全市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达25%,购物网民规模超过192万。到2020年底前,全市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达27%。

  1. 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市场监管,规范电子商务交易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推动惠州电商产业园建设,在消费电子、纺织服装、鞋帽箱包、家具照明、玩具工艺、旅游、农副产品等产业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大型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社会开放,引导现有的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向集交易、支付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延伸。(市商务局、经济和信息化局、金融工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2. 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支持制造企业通过第三方零售平台开设旗舰店、专卖店,开展网络直销、网上订货和洽谈签约等业务,开拓网络零售渠道。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依托自身在流通体系的丰富经验和品牌、渠道优势,建设网上批发市场和网上电子商城。推动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订单管理、客户服务、商品采购等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中小微型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水平。(市商务局、工商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

  3. 加快发展农村和社区电子商务。

  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社区电商,实施“村淘”行动,全面推广农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新模式,提升电子商务服务社会末端的功能和水平。充分利用各种电子商务培训载体,加大对县镇村干部和青年的电商知识培训力度,加快完善全市农村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产品“上行”,推动农产品“进城”。(市农业局、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四)互联网+现代物流。

  以互联网优化物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紧密结合,提升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2020年底前,培育1家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55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4.5%,供应链应用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1. 构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支持企业搭建各类跨行业、跨区域的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实现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多元化。通过不断发展、完善、改进物流流程,减少和消除部分中间环节,降低物流运营中的交易成本。利用大数据辅助物流管理决策,借助EPC、IOT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运营和交易活动的透明、公开,整体提升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提高货物调度效率和仓储运管水平。制定标准化数据传输格式和接口,实现服务平台与行业管理等部门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信息共享。(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质监局、公安局,惠州海关负责)

  2. 促进快递配送行业与制造业联动。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快递、城市配送、冷链物流、中转分拨中心等的发展,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北斗导航、GPS定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跨境电商快件清关中心建设“单一窗口”,营造便利快捷的通关环境。加快推进快递与制造业的联动,围绕“入厂物流”、“仓储+配送”一体化、“区域性供应链”、“嵌入式电子商务”快递等新型服务模式,支持制造企业依托快递网络开展综合集成制造和分销配送业务,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促进快递网络建设与大型制造企业空间布局的有效衔接。结合快递信息互联网络建设,鼓励发展智能快件箱、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点等新型社区化寄递模式,加快推进县到村快递配送网点建设,完善现有城市配送体系,全方位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口岸局,惠州海关,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

  (五)互联网+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的智能管理、流通销售及新业态的升级。到2017年底前,创建1个农业信息化示范县,全市重点监管食品品种可追溯率达90%。2020年底前,在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县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超过80个,构建较为完善的市、县、镇三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全市重点监管食品品种可追溯率达95%。

  1. 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有线宽带网络建设,重点扶持龙门县、博罗县和惠东县偏远贫困地区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宽带普及率。推进光纤网络、无线宽带网络向自然村覆盖,扩大宽带网络在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等村镇公共服务区域的全面覆盖。加快农村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加大力度完善高潭等革命老区通信基础设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教育局、卫生和计生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各电信运营商,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2. 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建设。

  加强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融合,重点为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提供物流定位跟踪、设施生产远程控制、安全生产、环境监测等多种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面向农户开展多终端移动式信息服务,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畜禽疫病综合防治信息库建设及远程视频专业诊断服务,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市农业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环保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3. 推动农村数据资源建设与共享。

  依托惠州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等系统,整合现有分散在经济、教育、科技、民政、卫生、人口计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涉农信息,编制涉农信息资源目录,建设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市、县(区)、镇(乡)、村四级实现涉农信息共享。(市农业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卫生和计生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4. 推进农村基层管理信息化。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监管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整合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综合信息。在有条件的镇办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促进城乡卫生机构资源共享。加快实现农村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农村教育信息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书屋、数字影院等在农村的普及,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六个一”标准化建设,拓宽农村便民服务通道。完善市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推动农村集体土地电子信息登记和信息应用。开展农村各类信息电子档案收集归档系统的建设,推动惠农支农政策、重大事项、村务、党务、财务及涉农收费等信息的公开,促进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市农业局、发展改革局、卫生和计生局、教育局、国土资源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六)互联网+政务服务。

  促进互联网与政府管理服务结合,完善智慧政务总体框架,整合政务基础资源,推进政务数据归集共享,拓展政务服务渠道,深化政务大数据应用,推动互联网+特色政务应用创新。推进全市政务事务互通、促进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推动各层面政务服务融合,最终形成惠及全民的多层次、多渠道、一体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2020年底前,全市电子政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企业专属网页和市民个人网页覆盖全市,建设推广3个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

  1. 进一步优化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

  推进电子政务云平台整合和电子政务网络升级,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网建设和管理,为政务服务网络化建设提供网络保障。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电子政务多方位的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继续完善与扩展惠州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进一步加强政务云、政务网络等基础设施向集约化、云化转变。搭建政务数据库,实现政务数据统一归集。统一审批事项、便民服务事项等的应用发布。完善统一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政务数据安全可控,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机制。(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等相关单位负责)

  2. 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

  根据国家、省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做好惠州市政务数据库建设,基于市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归集各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构建共建共享的人口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电子证照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实现数据“一数一源”。(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相关单位负责)

  3. 创新电子政务服务模式。

  依托各级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整合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和审批服务系统为政府综合服务窗口和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拓展网上办事大厅的访问途径及覆盖范围,提供计算机、电视、手机等多种终端访问途径。(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等相关单位负责)

  4. 深化政务大数据应用。

  全面深化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实现市、县(区)两级政务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建设“开放惠州”全市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统筹管理可开放的政府数据资源,构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和信息惠民服务平台。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数据资源的多元化开发,推动具备开发环境和开发能力的非营利性开放平台和社会力量参与竞争性开发和商业化二次开发利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5. 推动互联网+特色政务应用创新。

  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基础上,整合各类存量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分领域、分步骤向云平台迁移。在政府管理方面,通过对整合后的政务数据进行挖掘,建立决策支持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各项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公共服务方面,以现有的惠州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为基础,通过业务创新、协同共享,不断叠加新的创新应用,努力在智慧政务、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社区、智慧物流、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实现新突破。不断优化多元化政府公共服务渠道,逐步完善面向市民和企业的在线公共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打造阳光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安局、民政局、发展改革局、旅游局、交通运输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改革方案细则解读

  6. 加快电子口岸联网建设。

  加快惠州市电子口岸联网建设,将海关、检验检疫业务系统通过电子口岸进行互连,实现海关和检验检疫“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构建惠州市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推动口岸通关“单一窗口”建设。推进应用电子关锁作为通关查验结果参考互认载体,探索“跨境一锁”的通关合作模式,建立覆盖惠州市内和深圳海关的跨境快速通关新模式。(市口岸局、商务局,惠州海关,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

  (七)互联网+便捷交通。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协调各方资源,加快推进互联网在交通行业应用。2017年底前,实现对全市60%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感知覆盖,全市城市道路实时车流速度采集率达60%。2020年底前,实现对全市80%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感知覆盖,全市城市道路实时车流速度采集率达80%。

  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

  加强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导航、GPS定位、无线射频识别、IC卡电子证件等技术应用,推进公交、出租车、轮渡和轨道交通数据互联互通。优化各类智能终端在公路、铁路、航道、港口、机场、城市公交线网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布局与应用,加强对车辆、船舶等运载装备的卫星定位、智能监测和无线网覆盖,发展实时交通信息查询、实时精确导航、交通事故预警、道路快速救援等智能交通服务。(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公用事业局负责)

  2. 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创新思维,整合公路、水路、城市公共交通、民航、铁路等出行信息,为市民提供便捷化、个性化公共交通服务。推广公共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电子客票和电子检票,提升交通支付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推出多种客运方式整合衔接的出行服务APP,通过新媒体手段多平台及时发布路况、交通运行等信息,提供停车信息服务、车载信息服务,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完善电子收费系统,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覆盖面,推进公交卡珠三角区域互联互通,扩大公交车WLAN覆盖范围。(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3. 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交通行政许可办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安全应急处置等交通监管新模式向基层延伸。推进公路、水路、民航、铁路等监管系统联网,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基础〔2016〕1681号)精神,以综合交通网络运行协调与应急调度中心(TOCC)为核心抓手,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公安、海事、环保、质监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和监管联动,实现对车辆、船舶等运载装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调度、应急指挥。以道路运输服务创新平台为基础,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整合道路运输监管、运营车辆维修和检测、客运车辆安全例检、行业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及继续教育等板块信息,提供多种服务功能,形成一个为政府、行业监管部门、运输企业、维修企业、检测场站、从业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的开放性互动平台。(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环保局、质监局、经济和信息化局,惠州海事局负责)

  4. 运用大数据创新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

  积极发展交通大数据,以综合交通网络运行协调与应急调度中心(TOCC)为交通大数据分析和出行服务统一载体,为交通设施规划、建设、运维、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撑。大力推动面向交通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应用,鼓励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构建交通大数据共享和挖掘平台,利用大数据平台挖掘分析人口迁徙规律、公众出行需求、枢纽客流规模、车辆船舶行驶特征等,为优化交通设施规划与建设、安全运行控制、运输管理决策提供支撑。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动交通行业互联网化。(市交通运输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负责)

  (八)互联网+现代教育。

  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快互联网与教育服务的融合,加快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快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加快农村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推进“两智慧”、“两中心”工程建设,到2020年,在全市建设50个“智慧课堂”,其中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各10个,惠东县、龙门县、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各5个。探索高等教育模式创新,搭建“高职-本科-硕士”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大力提升惠州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

  1.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推进我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教育均等化资源共享平台,打造家庭学习、移动学习等多元化学习模式。培养、组建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健全完善信息化推进保障机制。推动“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到2020年,达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年)》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智慧教育”,推动惠州教育信息化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市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2. 加快互联网与教育服务融合。

  加快建设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开放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加强对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发展“教育服务平台+数字课程资源+移动学习终端”的教育模式。开展智慧学校建设试点,拓展网络教学空间,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共享、按需推送,营造“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的现代教学模式。完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网络培训及在线教育服务体系,面向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探索建立各类成人教育课程学分和学习成果相互认定、转换机制,支持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市民的终身教育。(市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3. 加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注重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五类资源建设,加大力度开发、购买、引进优质学科教学资源、学习工具、名优课例和数字化课程,加强教育数字图书、期刊建设,推动区域特色资源和校本资源的建设与开放,形成市、县(区)级基础扎实、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市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4. 加快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深入实施“惠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中小学信息化应用骨干教师高级培训,培养一批我市教育信息化领军人物,充分发挥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鼓励和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科教研、远程研修和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等,促进教师的远程协作和共同成长。到2020年,建成一支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和管理队伍。(市教育局负责)

  5. 加快农村数字化校园建设。

  推进“广东教育视频网”建设及应用,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配备,提升网络接入带宽。充分利用全市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系统,完善农村师生电子档案,强化农村教育信息跟踪和监管。(市教育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

  6. 推进“两智慧” “两中心”工程建设。

  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推进“智慧课堂”、“智慧校园”试点工程建设。推进职业院校“两个中心”建设工程:一是建设新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二是建设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市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九)互联网+医疗健康。

  加强互联网和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初步形成纵向贯穿市-县(区)-镇(乡)-村,横向覆盖主要医疗卫生机构的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的基本架构。建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模式。构建疾病实时动态监测、健康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卫生管理模式,提高卫生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2020年底前,试点建设1家网络医院。

  1. 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及深化应用。

  加快居民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建设步伐,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药品目录数据库、PACS影像数据库、LIS检验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整合。逐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医疗保障、药品交易、财务监管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广预约挂号和健康档案查询服务应用,拓展互联网预约挂号渠道,完善居民健康门户功能。加快实现县(区)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市卫生和计生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2. 推广“医卡通”管理平台应用。

  在市、县(区)范围内,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实现医疗机构之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社保卡作为主要就诊卡的应用,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活动中统一居民身份识别,共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与主要诊疗信息记录,跨区域跨机构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同时实现居民个人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动态更新。(市卫生和计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3. 建设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平台。

  统筹建设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领域的综合业务系统。完善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健康、食品安全、血液管理、综合监督、卫生应急决策机制。完善出生人口信息采集、流动人口服务和监测预警机制。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疗、医保体系信息联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规范药品、医疗器械招标采购、物流配送、使用管理。支撑卫生计生机构精细化管理,卫生计生决策和政策制定。(市卫生和计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负责)

  (十)互联网+文化旅游。

  建设以旅游大数据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旅游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和升级。

  1. 建设景区“互联网+旅游”支撑服务体系。

  深化移动互联网在惠州旅游公共服务、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开发移动终端应用,实现全过程、互动式的“旅游体验”,提升景点配套服务效率,激发游客消费潜力。建设景区支撑体系,包括: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旅游数字互动营销平台、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旅游服务体系,包括: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建设、旅游刷卡无障碍工程、导游智能管理系统、智慧旅游政务管理体系、旅游协会子系统、旅游局的文书档案库、旅游应急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旅游”支撑服务体系,实现对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线路、游客等方面的信息主动感知、及时发布,完成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智能化协同呈现。(市旅游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

  2. 加快“互联网+”景区示范项目建设。

  从“互联网+管理”、“互联网+服务”、“互联网+营销”三个方面入手,构建高效统一、功能丰富,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互联网+”景区管理、服务、营销一体化平台,逐步建立起特色鲜明、运转高效的智慧旅游政务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实现景区政务管理智能运行。深入挖掘地方历史名人、遗址、革命先烈和遗址,讲好惠州故事。推进罗浮山景区、西湖景区、滨海度假和叶挺将军纪念园、高潭革命老区等的旅游信息化提升工程,打造“休闲惠州·度假胜地”品牌,推动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等建设“互联网+”旅游产业集散中心。(市旅游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十一)互联网+公共安全。

  充分运用互联网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推进平安惠州建设,维护城市安全,确保市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2017年底前,全市社会治安防控网互联互通率达90%,全市应急管理数据库共享率达80%。2020年底前,全市社会治安防控网互联互通率达100%,全市应急管理数据库共享率达100%。

  1. 完善“平安惠州”应急指挥体系。

  构建以“一个平台”(即110指挥平台)为基础,“三套系统”(即网格化勤务运行系统、智能化指挥调度系统、服务型成效评价系统)为支撑,集110指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于一体,以“五个化”(扁平化、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现代化)为目标的城市综合指挥体系,进一步增强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整体防控效能。除电视、广播、短信、网站等传统应急媒介外,加快微信、微博、APP等应急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危机时,为人民群众提供迅速快捷可靠的讯息传输通道。(市公安局、应急办负责)

  2. 建设公安情报信息资源大数据平台。

  建立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智能情报研判系统,实现指挥情报、破案打击、立体防范、综合管理、重点控制和民生服务等公安工作的全面信息化。以换芯、补点、智能、实战为建设目标,同时根据省公安厅、综治办、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在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推广应用SVAC国家标准的通知》(粤公通字〔2014〕23号)要求,加紧引入SVAC国家标准开展建设。强化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市公安局负责)

  3. 深化便民服务互联网应用。

  建成网侦资源支撑中心,加强网络数据采集和资源整合应用,强化网上网下信息一体化管控能力,提升互联网信息管控水平。整合全市公安信息资源,针对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户政管理、消防管理、治安管理等便民服务业务,为广大的群众提供各种公安业务办理指南、办理进度查询、业务办理提醒、公安信息服务、网上业务办理等便民服务措施。完善“网上公安局”、“警民通”等便民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市公安局负责)

  4. 建设应急联动网络系统。

  提升重点领域社会协同治理,构建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服务机制。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重要基础设施隐患等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监测体系,推进我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针对石化园区的特点,重点开展应急救援管理建设,通过云计算、物联网、无线通信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高石化园区的安全预警、响应、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监控管理纳入监控管理系统的范围。(市应急办、安监局、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十二)互联网+城市管理。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全面整合共享社会治理公共资源和公共基础服务信息和功能,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广覆盖、多层次、高质量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慧化。

  1. 深化现有“数字城管”系统建设。

  建成全面资源共享、统一指挥调度、严格监督考评的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指挥平台。加快“数字城管”配套的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履行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考评功能。全面推进公安、交通运输、市政、环卫、园林、环保、等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加强城市基础管理的智慧化升级,拓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服务的常态化水平。(市城管执法局、公安局、公用事业局、环卫局、园林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

  2. 加快市容应用系统和执法应用系统建设。

  以广告牌、景观灯光亮化、架空管线等城市容貌设施为管理对象,运用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市容市貌设施的状态监控、日常养护的智能化动态管理。建立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包含城市管理主体数据库、城市管理对象数据库和城市管理案件数据库,建设城管执法一张图和市、县(区)两级智慧执法平台。加强城市管理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完善升级应急管理系统,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市城管执法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公用事业局负责)

  3. 加快市政应用系统建设。

  以道路、桥梁、城市照明、排水、供水、燃气、城市家具等市政设施及其附属物为管理对象,运用多种传感器技术,实现市政设施的状态监控、安全监控和日常养护的智能化动态管理。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城市中心区排水防涝体系的数字化管控平台,发挥数字信息技术对排水防涝工作的支撑作用。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管控平台,涵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车、物、事等,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废弃物,实现“从源头到去向全程量化监控”的物联网管理模式,防止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市公用事业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环卫局负责)

  (十三)互联网+节能环保。

  建立全市环境质量检测预警体系,建设智慧环保数据中心平台系统及智慧环保“一张图”平台系统,建立数据共享与辅助决策平台的展示窗口。2020年底前,环保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覆盖率达97%,全市工业产品能耗达到省先进水平。

  1. 加快环境信息网络平台联网共享。

  推进市、县(区)、镇(乡)三级环境信息网络平台联网共享,建设市环境信息数据中心,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环境质量、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等信息的集约管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快大气环境监测预警、水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区域环境监测站的应急监测能力。加快市、县(区)、镇(乡)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对大气、河流、湖泊、工业区、机动车辆等重点污染源建立监测点,实现对污染排放实时监控和管理。加快全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推进沿海船舶排污管理系统建设,加快摩托车淘汰步伐,推动机动车排气检测信息互联共享。(市环卫局、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负责)

  2. 推进能源消费智能化。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表、智能燃气表等智能计量仪器。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家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运用家庭能源管理APP和智能终端,实现对家庭用电精确控制。加快市、县、企业三级能源管理中心平台建设,实现资源能耗数据在线监控。加强智能楼宇建设,建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平台。加强电力、钢铁、造纸、建材、水泥、石化、印染等行业节能监测信息技术应用,在高排放工厂、工业园区等重点场所安装智能传感器,实现减排效能在线监测。(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环保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交通运输局负责)

  (十四)互联网+现代金融。

  2020年底前,支持100个互联网创业创新项目实现网上融资和孵化发展,形成以众筹为重点的互联网融资生态圈。

  1. 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

  发展P2P网络贷款、网络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支持传统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网络银行、网络借贷、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网络消费信贷等金融新模式。推动我市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产品、技术、服务创新,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打造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培育发展1家互联网金融全牌照控股集团,形成引领全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领军力量。(市金融工作局、商务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负责)

  2. 推进互联网+股权众筹。

  在全市率先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建设互联网股权众筹交易中心,发展知识产权质押网络融资。探索发展科技众筹、纯互联网运营、一站式创业综合服务、互联网众筹交易中心、专注新三板股权投资、与公益众筹相结合、综合金融服务等股权众筹新模式,引导规范社会资本参与股权众筹平台建设与运营,支持创业创新优质项目开展网上融资,构建覆盖全市、辐射全市、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体系。(市金融工作局、发展改革局、科技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惠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互联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日常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将“互联网+”行动作为工作重点,加强统筹协调,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在财税、土地、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推动互联网与我市产业深度融合。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制定支持“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发展的配套政策,鼓励互联网创业创新。落实省级科技孵化器税收减免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减少重复投资。

  (三)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统筹市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科技攻关、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支持互联网创新成果在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鼓励社会资本创立创新投资基金,加大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投资。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互联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互联网企业上市融资。有条件的县、区可设立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四)开展示范带动。各县、区要在当地支柱产业、政务民生等领域积极开展“互联网+‘’试点示范,推进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成果,带动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应用。积极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模式创新、规模大、资源整合强、辐射范围广的”互联网+“标杆企业,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省”互联网+“产业型小镇和”互联网+“应用型小镇的创建申报,加大资源投入和政策扶持。

  (五)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对”互联网+“行动计划和行动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倡导互联网创业创新文化,组织各类媒体加强对互联网创业创新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报道一批创业创新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创业创新典型企业和人物,大力培育互联网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

  (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推进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设施建设,支持研发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安全防护技术,健全地方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信息的力度,确保互联网信息安全。

  相关阅读

  各相关单位:

  根据2016年9月12日第十一届15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惠州市调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及政府购买服务岗位人员劳动报酬实施方案》和惠州市人社局、市编办、市财政局联合发布的通知(惠市人社(2016)225号)以及2016年10月21日分局党委会议的有关决议,对我局部分协警(文中所指协警均包括协警员、户管员、视频监控员)的工资做出调整,现通知如下:

  一、从2016年10月1日起,2008年6月2日前入职我局的426名协警和市政府购买服务40名特警协警的工资待遇进行了调整;

  具体如下:

  (一)、将现有的两类人员人均月劳动报酬由原来的3115元上调至3760元(含五险一金); (二)、四大节日补贴调整为七大节日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00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5000元(其中元旦500元、春节1000元、清明500元、劳动节1000元、端午500元、中秋500元,国庆1000元)。

  二、2008年6月3日以后入职我局工作的833名协警(包含特警协警),工资按照原来的发放标准执行,待财政调整工资后,再依据财政方案,调整该部分协警的工资。

  三、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未调整工资协警的思想稳定工作。由于政府对我局其余的协警提高工资的请示仍在办理中,因此,2008年6月3日以后入职的协警工资暂时仍按照原来的发放标准执行。我局将及时跟进落实财政供给经费中协警增加工资的问题。当前,协警工资待遇总体较低,本次对部分入职时间较长的协警和特警提高工资后,造成了新的同工不同酬情况,对此,局领导高度重视,一方面是加大向政府积极争取的力度,政府方面正在研究其余协警工资增长方案;另一方面是要求相关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要专门就协警工资问题召开会议,说明情况,切实做好未调整工资协警的思想稳定工作。

  联系人:彭宁、郑雄 联系电话:7282059、728205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