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基层党建论文范文大全,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发布时间:2017-04-08 09:21:00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2017基层党建论文范文大全,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7-04-08 09:21:00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2017基层党建论文范文大全,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最新消息,请关注大铁棍娱乐网,以下内容来源网络,如有变动,以官方公布为准。

  2017基层党建论文范文大全,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2017基层党建论文范文大全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党建工作,把学生党建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各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这个更纷繁、更复杂、更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甚至存在功利化、投机性倾向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入党问题上,少数高职院校大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纯正,接轨市场意识浓烈,比较容易受市场经济大潮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学生的行为常常表现为不坚定性与反复性,少数学生在入党前和入党后判若两人,入党前积极要求进步,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而入党后则要求提得多,奉献得少,对于组织上交代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完成,增加了党建工作的难度。另外,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形势持续紧张,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到企业中实践锻炼的机会,大大缩短了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部分学校重数量、轻质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查上也放低了要求,致使学生党员的质量出现了滑坡。

  2.学生党组织建设力量投入不足,影响党建质量和效果

  目前高职院校忙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而忽视了学生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党组织建设力量的投入不足,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如从事一些学生党务工作的多为兼职,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往往是以管理取代教育,党建工作通常是处于应付和表面化状态。另外,学院上级党组织专门用于学生党建方面的经费也少之又少,这也影响了党组织内部活动的开展。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力量投入与目前学生党员数量的日益剧增不成正比。

  3.对大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与管理力度还有待提高

  相对而言,高职院校党组织更注重学生党员的发展,对党员的后续管理和教育比较放松,致使一些学生在发展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失去了党员应有的作用和表现。学生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前紧后松的现象,一旦学生入了党就放松了对他们的继续教育与管理,尤其很多学校在第三年就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更加缺少了对这些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使得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4.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的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党建的培训体系沿用至今,存在的弊端已经完全暴露,不利于学生党员素质的提升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其中党基知识培训基本形同虚设,成百上千的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到一起利用几天的时间上大课,课堂效果得不到体现,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党的基本知识,也不利于学生交流与提高。至于课程的设置,教师如何发挥作用,培训如何衔接等问题,应该需要重点考虑却往往被忽视。如何增加党员培训的吸引力,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建立成熟完整的培训体系是高职院校在党建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5.党建的宣传工作不到位

  当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效果明显减弱,虽然党政干部已经树立起了网络战略意识,但目前以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网站还不够完善,形势比较单一,对学生吸引力不够。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党建工作不甚了解,影响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新举措的探索

  全过程教育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保证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

  对大学生要加强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让他们明白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要有接收组织长期艰苦考查的意志,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党员;在党基培训阶段也要对积极分子进行前期培训,帮助大学生积极分子在思想政治上走向成熟。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大学生积极分子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党的事业和个人事业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已经入党的学生更要加强入党后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一时进步和永远保持进步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事业应该融入党的宏伟事业中的辩证关系,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让党的宗旨在大学生思想动机的土壤中深深扎根。

  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工作等方面中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更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基层党建论文范文大全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特别是习JP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实际谈以下几点体会:

  增强看齐意识。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我们党和国家有三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教育问题、信仰问题、领袖问题。教育是立国之本,信仰是立人之本,领袖是立本之本,领袖是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是核心问题。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再次强调“必须向以习JP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坚决维护以习JP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这就把握住了关键,抓住了问题的根本。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必须把尊崇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看齐意识,为党员干部作出表率。看齐是全方位的看齐,不仅要向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看齐,还要向立场、观点和方法看齐,更要向觉悟、定力和情怀看齐,把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文化源流,领会其中的精髓、要义和灵魂,在看齐中查找差距,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坚守职责定位。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必须按照党章要求,充分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把反腐败斗争持续引向深入,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坚守职责定位,核心是强化监督。监督说到底就是发现问题,没有监督就没有执纪,没有监督就没有问责。监督必须手握纪律、眼盯问题、肩扛压力,聚焦“六项纪律”,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和同级班子这个重点,着力发现问题线索,为执纪问责奠定基础。要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宽严相济,标本兼治,把治本寓于治标之中,通过治标促治本,真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执纪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没有问责就没有压力,没有问责就没有落实。要用好《问责条例》这个全面从严治党的“撒手锏”,敢于黑脸,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对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选人用人问题突出、腐败问题严重、不作为乱作为的,敢于碰硬,敢于问责,谁不落实责任就问责谁,该问到哪一级就要问到哪一级。对该问责而不问责的,也要严肃问责。要使问责真正戳到痛处,形成震慑。

  坚决纠正“四风”。党风政风连着民风,关乎国运兴衰。党风正则民风淳,风气新则国运盛。不彻底解决风气问题,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不正之风的形成是个渐进过程,移风易俗同样需要艰辛的过程,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退让。必须把整治“四风”作为长期的政治任务,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和决心,睁大眼、张满弓、用足力,严防死守、寸步不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决打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攻坚战、持久战。既要严查公款吃喝、游山玩水、公车私用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老问题,也要及时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中央决策部署,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仅仅当做口号等新情况,对贯彻党中央精神只喊标语口号、落实党中央部署变形走样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维护群众利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大的经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是党执政最大的成就。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责任,找准党风廉政建设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契合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治理,加大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的雁过拔毛、吃拿卡要、执法不公等蚁贪蝇腐的微腐败和微权力问题,以及窗口单位和民生领域违规收费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典型案件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火力压制。集中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对那些胆敢向扶贫、民生款物伸手的坚决查处,确保实现精准扶贫,让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增加获得感。

  完善内控机制。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非常震撼,更令人警醒。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章和党规党纪的直接执行者和捍卫者,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最后防线,一旦防线溃败,就会造成信心的失守。同时也警示我们,对于纪检监察干部而言,诱惑就在眼前,围猎就在周围,倒下的人就在身边,危险无处不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履职的同时,必须要眼睛向内,强化内部监督管理,认真落实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查找风险点和薄弱环节,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严格监督权力,切实把执纪审查权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加强“一案双查”,不搞内外有别,发现问题果断清理门户,决不允许执纪违纪,决不允许监守自盗,绝不容留害群之马,真正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自身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

  总之,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JP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

  2017基层党建论文范文大全

  同志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到这里与大家学习交流“四个全面”的心得体会!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正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围绕这个题目,我准备讲三个问题:第一,“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第二,“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第三,“四个全面”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这三个问题我想回答“四个全面”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它起什么样的作用?它是什么?“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和形成的?具有什么样的科学内涵?“四个全面”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的时候首先提出的,当时新华社发的电讯通稿是这样写的,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的时候强调指出,要全面的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以后,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其他不同的场合在讲话中涉及这一问题,共有十三次之多,我估计以后还会讲到还会涉及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以后,在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前不久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四个全面”成为两会讨论和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热词。李克强总理在所做的政府报告中,张德江委员长在所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俞正声主席在所做的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当中,都提到了“四个全面”。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的各大媒体和一些刊物都组织发表了一批宣传阐释理论解读和学术研究的文章。那么在这里我想需要特别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人民日报》在春节以后连续发表了五篇评论员文章,这五篇文章新华社都发了通稿,全国各媒体都给予刊发和转载。这五篇当中的首篇是一个综合篇,《人民日报》在发的时候,发在了当天的头版头条,前一个晚上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对这一组文章的刊发专门播发了消息;对“四个全面”的宣传报道,国外的媒体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对国外媒体的关注和评论《参考信息》有一篇在头版上用了大半个版,又转到了第二版,给予了转载和报道。

  到目前为止,对“四个全面”是如何进行理论宣传的呢?国外媒体的说法是说“四个全面”的提出和形成标志着习氏理论呼之欲出,国外媒体是这样说的。这是外国人的推断和猜测,我认为不足为凭。那么我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尤其是我们党的最高领导人和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怎么说的,我认为他们的说法是最权威的说法,也是最可靠最重要的出处。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十多次重要的讲话和论述中,有一次十分重要,那么这一次讲话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唯一的一次谈到的对“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这是哪一次讲话呢?就是今年的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专题研讨会的开班式的重要讲话当中讲的。这一次讲话他在讲到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性的时候,讲到了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他论述了“四个全面”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是这样说的,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当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公选王提醒您,四个全面的辩证关系经常考到,一定要熟练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将“四个全面”定位在我们党在新的形势和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位置,这应该是最权威、最准确的理论定位了。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张德江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俞正声主席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当中,也都是按照这一定位来进行表述和论述的。《人民日报》发表的系列评论员文章对“四个全面”的论述我看了以后,感到文章除了按照战略布局这一定位进行论述以外,又进行了拓展,进一步做了发挥。

  文章中使用了这样几个概念和提法,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他使用了几个什么概念和提法呢?《人民日报》的系列评论员文章提出“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那么这里文章使用了新飞跃、最新成果、新创造、战略抓手这样一些概念和提法,我们应该将这几个概念和提法与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战略布局、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我们就明确了党中央对“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当然对这一战略思想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认真的学习和领会深入的贯彻和落实,理论界、思想界、学术界也正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

  今年元月我在中宣部党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没有听到和看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所以当时我写这个文章的时候,写的标题是《“四个全面”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我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在这篇文章里面,我写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四个全面”是党对治国理政实践的新总结,第二个标题是“四个全面”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第三个问题是“四个全面”提出了党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新要求。

  后来我又给《人民日报》投了一篇文章,这个文章的标题是我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在这篇文章里面我写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础,第二个问题是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第三个问题实现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是支撑,第四个问题实现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

  那么据我所知,《光明日报》也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这篇评论员文章的分量也很重,当时也是发在《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后来被收入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学习活页文选》,中宣部党建杂志和北京日报也都组织发表了一批的理论研究文章和学习阐释的文章,我们可以在学习当中作为参考,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下面我想分别对“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的提出和形成做一个简要的叙述,通过这样一个叙述使我们了解“四个全面”有一些什么样的内涵,有一些什么样的要求。我想讲四个小问题,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我先讲第一个小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首先要从小康的概念说起,小康这个概念是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首先提出和使用的。他当时用这个概念来表述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小康”是我们历史上使用过的一个概念,他用这样一个概念来表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所达到的那个水平和状态。用小平当时的话说,就是达到第三世界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后来又经过思考和推算把这个表述又做了一些完善和调整,他提出说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根据邓小平的这样一个思想,我们党的十三大就提出了经济“三步走”的建设战略,现在我们对这个战略叫发展战略,当时在十三大报告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概念叫建设战略。这个三步走的建设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就是上一个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涨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一个世纪中叶,也就是21世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裕,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这是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建设战略。

  到十五大1997年召开以后,党在对我国进入新世纪也就是进入21世纪有一段话进行展望,在展望的时候十五大报告在十三大报告三步走战略第二步到第三步之间,又增加了一个“两步走”的战略,形成了一个我们后来称之为“新三步走”的战略,即第一步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国民经济更加发展;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么到本世纪初的时候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发努力,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第一步、第二步的目标都顺利实现了,因此在党的十六大上,十六大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根据情况发生的变化,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到建党100年,建党100年是什么时间?就是到2021年,实际上在十六大报告里表述的是到2020年,那么2020年它是指我们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实现的时候,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力争翻两番。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在十二大的时候,我们用的经济发展的指标是使用的工农业总产能这样一个指标。后来到十三大的时候我们改用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标,到党的十六大的时候我们又把它改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指标,当时在十六大上提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这个指标体系,就是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力争翻两番。指标体系列了四个方面,十七大对其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又增加一个方面,五个方面,党的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改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看到按照这个表述,十八大报告的这样一个表述和十六大相比和十七大相比虽然改了一个字,但是这一字之差,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时在十六大提出的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因为十六大是2002年召开,到十八大召开的时候是2012年,我们已经翻了一番,所以而后提出的提法是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指标与十七大相比,它概念的表述有所变化,从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又恢复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提法,但发展目标中又增加了一项比较硬的指标,这一项指标就是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也要比2010年翻一番,那么这个翻番实际上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是到2020年要比2010年翻一番。

  具体内容也是五个方面,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具体指标的这五个方面,实际上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五位一体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来分别进行论述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由党的十八大提出和做出决定的,我们第一个全面是这样来的。

  接下来我讲第二个小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也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而且将这两个目标并列到一起提出来,所列的标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这种写法和这种做法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可以说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代会的报告这是第一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一是说明我们的考虑是发展要以改革作为动力保障,二是说明我们对改革也要进行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谋划。

  十八大报告对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谋划是与发展目标或者总布局的五个方面所对应起来的,这就形成了五个方面的改革,我们刚才讲的发展是五个方面的建设,那么对应起来全面深化改革,对应起来也就是五个方面的改革,即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与十八大报告的表述有一点不同的是,三中全会的这个表述和通过的决定的表述少了“开放”两个字,那么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和思想来看,他多次说过开放也是改革,为了突出改革的主题,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我认为也是可以的,而且可能更加简明扼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5+1+1”的七个方面的改革,“5”就是我刚才讲的十八大报告里面规划了五个方面的改革,除了十八大报告所讲到的五个方面的改革以外,又增加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国防和军队改革两个方面,加起来就是“5+1+1”七个方面,具体的内容涉及15个领域,330多个项目。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这样两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那么它的提出和形成的过程也是很清晰的。

  接下来我讲第三个小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早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后来我们将它确定为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部分专门列了一个问题来论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且这个问题第一个小标题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个方面,人们在学习当中学习四中全会的时候,有人所概括说的是我们法治中国建设当中的五大支柱。全会还提出来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起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讲到是两句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讲到两个建设。以党的十八大作为一个主轴或者作为一个主线,向前展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或者说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成了姊妹篇,它形成了这样一个关系,就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的关系。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可能注意到在“四个全面”中,我们提的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还有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使用的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那么后来大家可能注意到,在“四个全面”的表述当中少了两个字就少了“推进”两个字,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多次的讲话中,第一次他在讲“四个全面”的时候,讲到依法治国是用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是后来除了这一次之外,再讲到“四个全面”的时候,讲的是全面依法治国。怎么去看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两个概念和提法是可以交叉和交替使用的,如果比如说我们单独讲推进这项工作,推进依法治国的这项工作是可以使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提法和概念的。那么这给人是一种,因为前面使用了一个动词,给人以动态、运动、前进之感。

  这一次全国两会,我也感觉到李克强总理在人代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还在继续使用,但是如果我们在表述党中央确定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时候,我认为省略“推进”两字则更加精炼更加精准更加精确。这个改动就如同我刚才所讲到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后来简化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做法和道理是一样的。我想自己来把握,不要认为这个表述上多了两个字那个表述上少了两个字,有些人在学习当中提出问题,我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它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应是更加精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依法治国在不同的时候交叉使用交替使用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我们在表述党中央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时候,我想我们就把“推进”这两个字拿掉,按照规范的说法来使用。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小问题。

  下面我讲第四个小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概念刚才我讲过,是在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的时候发表的重要讲话首先提出和使用的,第一次见诸于媒体的报道当中,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要求,我认为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我们党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已经阐发出来了。

  他在那一次的讲话中总结了我们党在全党开展的教育活动的实践经验后,对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方面提出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第二个方面提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三个方面提出要严肃党内的政治生活,第四个方面提出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第五个方面提出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第六个方面提出要严明党的纪律,第七个方面提出要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第八个方面提出要深入把握从严治党的规律。虽然在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命题、这个概念和这个范畴还没有提炼,还没有使用。但通过刚才所叙述的他的这一次讲话当中所阐发的这八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和它的主要内涵、内容都已经具备了,都已经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调研的时候就提出了“四个全面”的要求,后来他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在这里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进行了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他提出就是要从严管理干部,而且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并且提出从严治党是全党共同的任务。这一段讲话,我认为和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那一个重要讲话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他在这个方面在从严管理干部这个重点又做了进一步的阐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严治党是一个神来之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刚才我讲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而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而且在十八大报告的主题当中,在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深化改革的目标里面,明确把它写到这个标题里面加以强调,而全面深化改革我刚才讲到也是从十八大当中来的,那么十八大提出来了做了一个规划,做了一个顶层的设计,后面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全面依法治国也是在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来的,那么到了四中全会做了全面的部署,这三个全面在习近平总书记还没有提出“四个全面”的时候,这三个全面都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方面、领域,我们都在讲。特别是四中全会以后,我们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不断地在强调,有的时候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放进来,三个全面都在阐述都在讲,但恰恰是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调研的时候又增加了一个全面从严治党把这个概念放进来,把它组合到一起,却是一个神来之笔。

  这样对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形成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条龙已经画好了,那么恰恰是最后的这一个全面的提出,就起到了把那个眼睛一点画龙点睛,一条龙活起来了。所以“四个全面”一下子就成了一个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鲜活起来了,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四个全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个全面”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大系统,刚才我讲了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如果不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就不会有这样高的理论的层面,只有把四个部分有机组合到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就上升到了来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否则的话要是单独讲某一个方面,我认为它就构不成这么一个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而它的每一个全面又是相对独立的小系统,刚才我叙述了“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每一个全面的形成都是一个历史过程,但是这几个全面形成一个结点总的源头我认为是党的十八大,但是党的十八大有一些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十八大上已经确定下来了,已经明确了。

  但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从十八大以后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充实,在我们实践当中,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当中,在我们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中,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中,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当中,从这个实践当中来的,不断地完善的,不断地充实的。而它的每一个小系统,又有自己的具体内容,由此决定了这个系统的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四个全面”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渗透、支撑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比如我们讲到说一个人的胳膊,如果就像黑格尔他就用作这样一个比喻,他说这个胳膊放在人的身上的时候,有它的功能,当把这个胳膊从人的身体上整体上取下来的时候,虽然看它也是一个胳膊,但是它丧失了它的功能,不能够抓东西不能够拿东西。所以我们去看“四个全面”相互之间联系的时候,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来对待。

  首先我们看“四个全面”各自的定位和功能是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系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它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

  其次我们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是个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个调控系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这三个全面是战略布局中的三大战略举措。因为我们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个动力系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的历史,我们党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崭新时期,三十多年来,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之所以这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举措,改革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话说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新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生活全面的提高,综合国力全面的增强,今后按照三中全会所强调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前面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问题,要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没有他途,没有别的选择,这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把改革作为一个动力系统。那么依法治国也是我们从历史经验教训当中得来的。

  现代化的国家发展进入到完成实现现代化,必须要越过法治的门槛,我们自己有过经验也有过教训,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走法治的道路,只有建设法治的中国,我们才能够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谋长远,我们有更深的谋划和考虑,所以法治建设的问题,他是对当今所有的国家要迈向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要迈过的门槛。

  党的建设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也把它强调到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步?因为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但是我们党一再强调的,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执政不等于现在执政,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执政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执政和永远先进,关键是要把党自身要建设好。我们也一再强调讲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那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如果我们党把自己管好了,治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在推进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就有了一个主心骨。所以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他们三者都是为了去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四个全面”是这样一个关系,战略布局中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这样一个关系,当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所说的两个100年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建党100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第二,100年就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也就是这个世纪的中叶,这个目标和我们所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目标是统一的,是一个目标是两种表述的形式,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关键一步,或者是一个基础,这一步实现了我们的第二步目标紧接着还要一个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努力实现第二个目标,因此我也认为“四个全面”它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对我们后面所讲的三个全面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起着一个战略引领的作用,而后面的三个全面为第一个全面的实现起着动力、保障、保证和支撑的作用,他们四者之间应该是这样一个关系。如果我们把“四个全面”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我们看到有很多同志写文章,包括有些媒体的评论员文章还有些两会期间的一些报告在热议“四个全面”的时候,都用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这些形象化的比喻,我认为有些比喻是非常恰当的,我们可以用一列行进中的高速列车来比喻,也可以用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或者鸟作比喻,如果我们把“四个全面”比喻为高速行进的一个列车,可以说“四个全面”是当代中国开出的一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速列车,“四个全面”当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我们这个列车所前进的方向和我们所到达的目的地,当然这个目的地第一站是一个基础,前面还要继续往前走,这个目的地是我们讲的到2020年国民经济发社会发展的目标,或者到建党100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这个列车的发动机,全面依法治国是这个列车的铁轨、安全阀或制动器,全面从严治党是这个列车的车头和导向仪。

  如果我们把它比喻为一只鸟或者一只大鹏,可以说它是当代中国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大鹏的头和它所要去的地方,它要飞去的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大鹏的两只翅膀,这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就是改革和法治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最近也有些同志在讨论的时候,就讲到改革和法治当中的破和立的关系,在一般意义上说改革是破的比较多,那么法治是立的比较多,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看到四中全会决定当中的法治建设若干问题里面也提到了190多项改革的内容,也有破的内容,破和立是辩证统一的,是相对来说改革破的多一些,法治立的多一些。但是我们要把改革和发展、破和立的关系处理好,中央特别强调我们的各项改革一定要做到重大的改革要有据。有一些如果没有依据的那么可以进行先行的试点,但必须要通过法定的程序授权,所以两者要相辅相成来推进不可偏颇、不可偏废。就像两只翅膀,两只翅膀同时展翅,这个鸟才能飞的起来,所以把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要处理好,那么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大鹏的心脏,决定着这个鸟有没有力量,最后能不能达到它飞行的那个目的地和地方。我想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也可以看到“四个全面”它内在的关系。

  “四个全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当然也不是完全并列的关系,第一个全面起着引领的作用,后面的三个全面起着保证的作用,是一个战略举措。另外,我们还要坚持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常强调的,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把全局和重点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来把握一些推进工作,但是同时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下可能还有一个重点的把握,要抓住重点,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够着力于重点、攻克难点、推出亮点,使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能够向前推进。

  最后讲几句本课的结束语,“四个全面”的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全党上下都在认真学习领会“四个全面”,都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我想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提出的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是立足治国理政的全局,它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是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它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实际上就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这“四个全面”的提出,它确定了战略的方向、重点的领域、主攻的目标,它来自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会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我们相信真理的闪电一旦射入人民的园地,武装起全党和全国人民就会产生变革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的物质力量,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