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甘肃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解决人口老龄化对策

发布时间:2016-11-14 20:57:20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2016-2017年甘肃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解决人口老龄化对策》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11-14 20:57:20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2016-2017年甘肃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解决人口老龄化对策。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目前或是即将面临的一个共同的课题。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统计,在未来几十年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态势。以下是大铁棍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2016-2017年甘肃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各地区相继由成年型迈入老年型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地区差异在逐渐扩大。张晓青(2009)测算得出1990年全国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异系数为0.17,而在2000及2007年已经分别扩大到了0.20和0.22。据甘肃省统计资料,甘肃省在1982年的人口结构属于典型的年轻型结构,到1987年,人口结构就进入了成年型,2000年就进入了老年型结构。甘肃省人口老龄化在经济实力不足,社会保障相对滞后,社会承受力还很弱的条件下出现,人口老龄化超前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表明2009年的甘肃省人均生产总值为14451.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34%,人口老龄化物质基础相当薄弱。所以,甘肃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水平极不适应。同时人口年龄结构的城乡差异明显,省内各市州之间的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显著,据2010年《甘肃省统计年鉴》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嘉峪关市,65岁及以上人口达9.25%,而最低的张掖市只有4.05%。

  老龄化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相比众多分析关于老龄化对整个国家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影响变动的研究,考虑地域差异性的研究也非常有意义。但目前研究多偏重对中国老龄化现状、特征、原因、过程的研究;对落后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研究较少且多偏于定性分析。甘肃省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人口阶段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类型。本文试图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入手,在已取得的成果上,紧密结合甘肃省实际,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通过计量分析方法来研究甘肃省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文献综述

  在国外,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凯恩斯(1936)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1949)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1954)提出来生命周期周期假说,货币学派代表人弗里德曼(1957)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霍尔(1978)提出了理想预期生命周期假说。这些学说奠定了经济学中有关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础,使得消费领域成为了经济学们长期以来关注研究的热点领域。

  在国内,学者们自1990年起就开始研究揭示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影响。李子奈(1992)、厉以宁(1992)、臧旭恒(1994)等国内学者用最小二乘回归、序列相关分析、自回归移动平均误差处理和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等方法来研究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秦朵(1990)在动态设模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居民总消费的误差修正型计量模型,并用我国1952年至198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测算。韩立岩(1998)将协整分析与模糊分析结合起来,对中国消费函数进行再研究。李建民(2001)认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并由此推动了老年人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稳定性、消费倾向、消费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与其他年龄人口不同的特点 ,并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王金营(2006)通过引入标准消费人概念和变量,在消费函数中增加了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因素,可以分析预测未来的总体消费规律。

  三、构建模型

  (一)模型建立及相关指标解释

  本文在绝对收入假说的基础上构造消费函数模型。若已给定消费水平,那么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AC=ct×P (1)

  其中,ct表示人均消费额,P表示人口总数,AC表示消费总额。但在现实生活中,平均每人享受的物质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ct并不是个常量,它受到人均收入水平、人均GDP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较低于中年人。老年人更倾向于医疗保健产品服务的消费。随着年龄构成的变化,人们对一定种类或服务的需求会发生变化。在一定的收入及价格水平下,人口年龄组成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总需求及总消费水平的变动。因此,在研究消费及消费结构变动时,人口年龄结构可以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同时,在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作为理论基础前提下,本文以描述消费性指标作为因变量,描述收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结构指标作为自变量构建模型,相关指标解释如下:

  1.使用人均消费(Const)作为因变量。在前人的相关研究中,通常会使用总消费额或消费所占GDP比重作为因变量。本文考虑到甘肃省地域狭长、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较大,故选取人均消费额作为变量以其消除收入差距带来的模型偏误。

  2.使用人均GDP(agdp)作为收入的描述变量。这里没有选取GDP总量,是考虑到GDP总量取决于人口总量与人均GDP,而人均GDP更能较好的反映个体的绝对收入水平。

  

  解决人口老龄化对策

  3.使用老龄人口抚养比(R=老龄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作为人口老龄化结构描述变量,采用这一比值可以更加客观的体现社会上所需负担老龄人口消费的比例。

  4.从经济理论上讲,影响人均消费的因素很多,为简单并且使模型又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本文只将选取以上3个主要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而摒弃人口总量、城乡收入结构等显著性不高的指标。

  Const=α1+α2×agdpt+α3R+μt (2)

  (二)数据来源与选取

  1.年龄结构数据。联合国进行人口统计时,常以65岁为老年的起点。 R表示甘肃省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即65岁及以上人口数除以15—65岁人口数量,以此作为反映人口老龄化的指标。

  四、计量分析

  “在宏观经济中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包括总消费和可支配收入···在内的许多变量都遵循随机游走···突发性的振荡是···永久性的”(平狄克,1999)。因此,对于本文变量的设定,如果在模型中直接做回归很可能出现“虚假回归”结果,导致模型分析的无效,所以对于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是必要的。本文通过Eview5.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一) 序列平稳性检验 ——ADF单位根检验

  从以上计量结果可以看出,三个变量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其协整方程可以描述如下:

  Cons(t)= 0.569931agdp(t)-5284.37R(t)

  其中,人均GDP和老龄人口抚养比对人均消费的影响显著性较高,其t检验值分别为17.94和9.75。从协整回归结果可以看到,人均GDP的增长对人均消费的贡献显著为正,其系数与其他研究所测算的消费倾向数值接近;同时,老龄化人口抚养比对人均消费的贡献显著为负,但需要关注的是这一结论只是表明三者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在短期波动中互相扰动的关系是复杂的。为进一步揭示人均消费、人均GDP和老龄人口抚养比之间的短期扰动关系,VAR的脉冲响应分析是必要的。

  (三) 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的反应。具体的说,它刻画的是在扰动项加上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产生的影响。由于Cholesky分解带来的方程顺序改变会剧烈的影响到脉冲响应,参考协整检验带来的灵敏性信息,本文选取的变量顺序是人均消费、人均GDP、老龄化人口抚养比。

  图1 老龄化人口抚养比与人均消费间扰动响应关系图

  可见,当第一期和第二期老龄抚养比产生连续两期正的冲击后,人均消费成上升趋势并逐渐成为正的响应,但是这些正的响应的边际趋势是减少的,并于第三期达到响应的最大正值,从第三期后,老龄人口抚养比对人均消费持续呈现负的响应趋势,并逐步趋于收敛。

  (四)计量结果的对比分析

  1.从短期来看,甘肃省人均消费水平至少在五年内将会持续增长。根据申社芳(2010)研究认为,甘肃省人口老龄化速度慢于全国近5年,预计2016年,甘肃省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0.12%,成为典型的老年型社会。因此笔者认为,甘肃省在未来的这5年中,老龄人口比重会持续增长。通过老龄抚养比对人均消费的冲击可以看出,甘肃省至少在这5年中人均消费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究其消费水平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方面,收入水平在不断上升。随着“十二五”规划明确居民收入增幅将会超过GDP,那么人均收入水平必然会持续上涨,人均消费水平也会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短期内甘肃省仍处在人口红利的末期,劳动力资源依然充分,可以通过充分打开“人口机会视窗”来增加物质生产,刺激人们消费。此外,人口老龄化能够带来老年人口这么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老年人消费需求的扩大会极大地促使老龄产业的兴起。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会使得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源转向老年人需求的产业,比如服务业、医药业、保健业等,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对第三产业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积极开发老年市场,大力发展银色产业。

  2.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甘肃省消费水平的变动不同于全国的情况。笔者对甘肃省的研究结论是,老龄化对人均消费的影响先是边际趋势递减的正影响效应,三期之后老龄人口抚养比对人均消费持续呈现负的响应趋势,并逐步趋于收敛。而王森(2010)对全国的研究得出,我国老龄化因素对人均消费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正效应或者负效应,而是正负效应的交错影响。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其一,尽管短期的老龄化会给甘肃省的消费水平带来增长,但是长期来看,甘肃省的物质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靠后,属于欠发达地区。而人口老龄化必然会使得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力供给不足。同时,因为高龄劳动力的体力、智力衰退,会削弱开拓创新精神,进而也使得劳动力生产率下降。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也会随之减少,从而影响消费水平。而对于全国来说,人口年龄结构的地区差异在逐渐扩大,既有高老龄化水平且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有低老龄化。。。。。。所以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对消费的影响将会相互作用,呈现出正负交错的状况。其二,本文选用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作为老龄化的指标,王森(2010)选用的则是老少比。测算指标的不同也会带来以上结果的差异。

  3.鉴于甘肃省存在“未富先老”及各市州老龄化水平有差异化的特点,结合在未来发展中人均消费水平会先出现增长后降低的趋势,为了减小消费能力的降低对甘肃省的生产能力的影响,我们应在未来发展中充分打开甘肃省的“人口机会视窗”,尽可能的采取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以延长老龄化对人均消费的正效应时期。

  五、结论

  本文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得出人均消费、人均GDP与老龄人口抚养比例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三个变量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VAR模型的结果可看出,老龄人口抚养比对人均消费的影响先是边际趋势递减的正影响效应,之后出现负影响效应并趋于收敛。研究表明,伴随着甘肃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即老龄人口抚养比例的提高,老龄化程度加深,使得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逐渐减小,最终会降低未来的消费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