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高考改革方案 不改变分数导向 2016自主招生院校一览(二)

发布时间:2016-03-24 10:03:56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专家谈高考改革方案 不改变分数导向 2016自主招生院校一览(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教育学习】栏目,于2016-03-24 10:03:56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六选三,可以选出20种组合方式:有的组合选择者众,多达数百人;有的组合比较偏门,选择者寥寥无几。传统的班级组合方式难以为继,一些学生必须“走班”。“班级一打散,批改作业、讲解习题、课后辅导都比较麻烦;而且,老师的抓课力度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你只对你的这门课负责,而不再对班级负责;所以一些人多的大校,还是会按照学生的不同选择,把学生分到不同的班级里去。那些落单必须"走班"的学生,他们得到的关注明显不够。”华敏说,下课铃一响,没人再去追踪这些“走班”学生的学习效果,“6选3”是对学校班级管理能力的一大考验。

  而且,传统强势科目的地位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华敏举了个例子,以前物理占分为120分,排课多,也受重视;现在所有科目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全部100分;在华敏所在学校,高二学生选择物理的人不算多,甚至出现了物理老师“富余”的情况。“这对教师结构也提出了新要求。”

  虽然是先行先试省份,但华敏坦言,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挥舞,虽然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对学生来说,依然是分数越高越好,排名越靠前越好,和改革之前差别不大。

  “6选3,大家可以"扬长避短";但是,当所有人都选择自己优势学科时,你的学习能力也必须更强。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有正确认识,还要准确评估自己的水平在全省中的位置,选科也大有学问。”华敏强调。

  广西省南宁三中的语文教师彭楚(化名)直言,高考改革,并不会改变分数导向;作为一线教师,“一本率”依然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学业水平考试,如果计入高考成绩,想来学生也不过是拼命刷题。”彭楚认为,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当下,只要需要比较,需要竞争,怎么改,也是“换汤不换药”;他们身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拿得出手的高中就那么几所,依然要应试、要拼成绩。

  ——专家观点——

  改革要谨慎,心态要转变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到:“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人(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上海、浙江的改革效果究竟如何,还没有得到最后检验;可以说,他们改革的第一阶段还没有完成。从改革先行先试积累经验角度,我国其他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应该最早在2017年颁布,从2020年之后实施,在未来3年中,国家和其他省市可紧密跟踪、观察浙江、上海高考改革实施的效果。”熊丙奇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浙、沪的实际改革中,确实出现了学校教师资源不足、学校教学管理无法适应走班制度、学生负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等诸多现实问题。

  理想的做法,是缓一缓,对于浙江、上海的高考改革,进行独立评估、观察,客观分析其利弊,再做决定。“不然,如果前面先行先试的省份出了问题,后面跟着做,不也一样出问题?这就成了带病推广。”熊丙奇有些忧虑。

  储朝晖则指出,一些没有争议的改革,条件成熟,就可以开始推行;目前比较大的问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尚无科学方法,也没有得到有效检验。“但大的方向,就是通过学科组合的多样性,来实现更大程度的多元化。”

  储朝晖表示,高考改革大方向已定,对学生来说,要尽早转变观念,挖掘自己的优势潜能,根据未来发展方向来确定自己高中阶段的学习重心;学生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让他们在个人素质上,为高考改革做好准备。

推荐阅读